编辑:
2016-03-26
第四,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做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阅读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做笔记。
(五)走进文本
1.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参考: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前提是学生课前有预习。通读了文本,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及其整体性。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结构把握了之后要深入小的骨架,其中文中的特色写法是举例子,这就为下题的提出做了准备。
3.文中举了很多的实例,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例说说你的看法吗?(参考略)
【设计意图】注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力。
4.从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及其危害性。(参考略)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5.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参考: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6.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分组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参考: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设计意图】第5题和第6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鲜明的观点,也要意识到这些观点(尤其是第6题)带有个人特色,也要进行思辨。
七、课后练笔
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计划表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