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圆与方程

编辑:sx_yanxf

2016-09-06

讲授新课前,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安排,上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了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加深对圆的方程的认识。

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

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的知识系统和网络。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学生阅读教材的小结部分.

二.典例解析:

1.例1。(1)求经过点A(5,2),B(3,2),圆心在直线2x─y─3=0上的圆的方程;

(2)求以O(0,0),A(2,0),B(0,4)为顶点的三角形OAB外接圆的方程

解:(1)设圆心P(x0,y0),则有,

解得  x0=4, y0=5,

∴半径r=,

∴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5)2=10

(2)采用一般式,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将三个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列方程组解得:D=─2, E=─4, F=0

点评:第(1),(2)两小题根据情况选择了不同形式

2.例2。设A(-c,0)、B(c,0)(c>0)为两定点,动点P到A点的距离与到B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a(a>0),求P点的轨迹

分析:给曲线建立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主要问题之一,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几何条件代数化;主要问题之二是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形状、性质,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

由=a(a>0)得=a,

化简,得

(1-a2)x2+2c(1+a2)x+c2(1-a2)+(1-a2)y2=0

当a=1时,方程化为x=0

当a≠1时,方程化为 =

所以当a=1时,点P的轨迹为y轴;

当a≠1时,点P的轨迹是以点(c,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曲线和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代数式的运算化简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

3.例3。已知⊙O的半径为3,直线l与⊙O相切,一动圆与l相切,并与⊙O相交的公共弦恰为⊙O的直径,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分析:问题中的几何性质十分突出,切线、直径、垂直、圆心,如何利用这些几何性质呢?

解:取过O点且与l平行的直线为x轴,过O点且垂直于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动圆圆心为M(x,y),

⊙O与⊙M的公共弦为AB,⊙M与l切于点C,则|MA|=|MC|

∵AB为⊙O的直径,

∴MO垂直平分AB于O

由勾股定理得|MA|2=|MO|2+|AO|2=x2+y2+9,

而|MC|=|y+3|,

∴=|y+3|

化简得x2=6y,这就是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点评:求轨迹的步骤是“建系,设点,找关系式,除瑕点”

上文为大家推荐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愿大家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苏教版高二数学抽样方法教学计划范文:上学期  

人教B版高二数学《随机抽样》教学计划范文:上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