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计划

编辑:

2017-10-16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政治上,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经济阶级上,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西学东渐,人们思想上得到启蒙。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系列革命实践与总结。

2.提出:将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3.意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颁布《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与中共帮助。

2.内容:反帝,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检测反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组学生板演预测】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方式:从改良到革命。(4分)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组学生板演预测】从材料一“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看出孙中山是赞成中国仿效日本进行改革,从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可理解到他又放弃了改革主张而认为应该进行革命。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分析材料三,强调了革命派与反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没用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政党领导、对袁世凯的认识不清等。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

【4组学生板演预测】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回答此问必须密切结合教材所学史实,其最重要的发展是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原因应该强调孙中山本人以外的原因,即苏联和中共的帮助等。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2分)

【5组学生板演预测】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此问需要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围绕孙中山一生为革命不屈不挠的奋斗这一中心阐述就可以。

点评:此题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发展为脉络,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其革命思想的认识、理解、评价,考查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

课后小结

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课后习题

1、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权主义(  )

①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 ②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④得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响应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遭到了资产阶级保皇派的强烈反对,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A

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 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 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答案:C

3、某兴趣小组在对三民主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写一篇评价三民主义的论文,其题目最好定为(  )

A.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成败所系

B.三民主义——启蒙思想的中国化

C.三民主义——拯救中国的真理所在

D.三民主义——近代思想的最高峰

解析: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起了巨大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表述均过 于绝对化。

答案:A

4、(2013o安徽文综)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 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 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而为全体人民“共享”,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错误。

答案:C

板书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以上就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供借鉴使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