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10-16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情景剧: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设问:
(1) 谁在吵?
(2) 吵什么?
(3) 炒的结果怎样?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给出了什么药方?
3、探究如何评价这一思想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过渡;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2)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尽管如此,对康、梁维新思想有何影响?——意义
2、维新思想的发展
过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1)、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又给出了怎样的药方?
(2)、这一思想指导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3)、探究这一思想的影响。
【课堂小结】
【反馈测评】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公开课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终于卸下了两周以来的压力和疲惫。在丹中工作三年来几乎每一年组内都有公开课,对于新老师来说,上公开课是最能锻炼自己的机会,自己也充分把握着这样的机会磨练自己。所说很期待,但真正面对时却感觉压力很大,想上好,想得到认可。带着这种压力和高期望,我备课的过程是艰难而迷茫的。我们的学生对必修三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教材的处理让我觉得很难。本课所讲的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我的整体设计是依据课标,在课堂教学上,我主要围绕着课程内容的设计,试着做以下努力,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思路清晰:一开始我就假设中国是一位病人,让学生明白上都有那些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理清本课思路。然后重点讲不同阶级派别的思想主张。二是发挥“导演”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要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在讲每一内容时,我以情境导入,问题导出,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去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块,通过学生自己排练话剧,在话剧台词中展现出洋务派和顽固派关于“是否向西方学习以及学什么”内容论战,学生课堂参与面广。通过学生同伴互助交流思想,展示学生才华。三是合理设计利用导学案。
但一节课下来,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时间分配不合理,小组讨论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内容讲的有点赶,一些该做的练习没有完成,
2、不善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而是习惯于讲得太多,甚至于有些时候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权力,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身上,抑制了他们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发挥。
3、语言贫乏,过度不够自然,缺少简洁、专业、文学化的语言解释和过渡,开始略为紧张,课堂教学环节有点前松后紧
一位历史名师说过:不是每一名老师想激情就能激情,历史老师的激情是以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做支撑的。我想我现在可以做的,应该是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名师视频,多听一些同行的课,多在课前把语言准备充分,情绪酝酿饱满,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这将对我自己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一名新老师来说,教好书,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这才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次公开课将是我转变教学观念的一次洗礼,它一定能让我在反思后付诸行动,实现下次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就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设计本课的教学计划!
标签: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