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10-21
想要完成好每一件事情,就必须提前对每件事都做深知了解,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上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计划格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浩瀚繁杂。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主要介绍了文字、书法、绘画、戏曲,这基本符合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的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典型特征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书画则是见证中华古文明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课设计以文字和书画作为重点,京剧点到为止。
本课教学设计面向高二学生。他们通过初中的文史常识和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国古代艺术已有基本的了解,通过高一必修I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和必修Ⅱ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史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基本掌握。因此,这节课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史,分析艺术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透过古代艺术史的成就看古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准确把握所分析的知识跨度和深度。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集中地表述了文化史的内容,要求多用“了解”“知道”,很少用“认识”。“知道”与“了解”的词意基本是重合的。高中课标则用了“演变过程”与“发展脉络”,显然,要求的重点在于认识。认识什么呢?假如仅仅停留在“演变过程”与“发展脉络”上,就会重复初中的学习。例如文字,初中已经要求“知道汉字的演变”。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要求教学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特色,才能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能照本宣科;应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价值。
本课只有1课时,面面俱到是教学大忌。考虑到以前的学习内容,以2008北京奥运“文化中国”为主线。借助材料或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参与,增加艺术史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说明
本课设计源于本校和常州地区推出的课堂教学“同题异构”中的两次听课。在活动中,一些教师把本课教学设计成简单的叙述、填表和复杂的材料分析;也有教师上成了文学或艺术欣赏课,我觉得这样都忽略了文化史的教学价值。我们经常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材料。文化史教学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由此使他们产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笔者在整理听课笔记的基础上,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此设计表达自己的意见,请同行指正。
三、过程设计
情景1:播放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片段。由896个演员操控渐次推出三个“和”字,既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和为贵”京“鸟巢”,感受着美丽的“文化中国”。开幕式的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汉字、书法、绘画和戏曲的魅力。同学们,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者为什么节课让我们学习——“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认为哪个“鱼”字基本定型?最关键的变化是什
师:最初两个“鱼”字像不像图画?汉字最初造字时以象形为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日”字,最初就是。“月”字是,像月牙儿的形状。“人”字,像侧着身子的人。“木”字,像树木的形状。“龟”字翠,像乌龟吧?(教师随手在黑板上举例、图画甲骨文字)等等。最早的文字大家都知道叫“甲骨文”。甲骨文以象形字为主。但是——
问题2:我们现在的汉字是以象形为主要特征吗?
意图: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很重要,是认识汉字演变的关键。
师:现在的“鱼”字像鱼吗?不像。现在的“日”字是方形的,但没有方形的太阳。还有“马”“牛”“羊”字,都由原来纯粹的象形转变的。显然,以象形为主的甲骨文还不是成熟的文字。汉字成熟的标志是一(横)I(竖)/(撇)(捺)、(点)五笔出现,造字的基本元素固定,然后是偏旁部首固定位置。
问题3:再观察图1,汉字在什么阶段开始出现五笔?
师:楷书的五笔最明显,但是,楷书是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隶书之前的篆字没有撇捺,只有横、竖、拐弯和点。隶书具备了五笔。同时在隶书阶段,汉字的偏旁部首都固定了位置,汉字成熟了。经历了甲骨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汉字发展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从“鱼”字的演化中可以看出最明显的变化是隶书,它从婉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字形逐渐“规范化”“符号化”。在这个过程中,象形的意味逐渐淡化。你们看(图2),小篆体的鸟字左下部分是鸟的爪子和尾巴;小篆的燕字,下部也是尾巴;马字下部是马腿和马尾;但到了隶书就都变成了四个点,没有象形的意思了。小篆的衣字像古人穿的上衣,发展到隶书更看不出原形了。
问题4:观察图2最后两个小篆字,对应的隶书应该是哪两个字?
意图:这两个字比较简单,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推测的兴趣,由此介绍汉字演变的造字规律“会意”。“六艺”的概念,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学生只要知道汉字造字的主要特点就可以了。会意非常好理解,也有趣味性。
师:先看右起第3个字休息的休字。人靠在树上,就是休字。那么,两个人背对背呢?就是向背;引申后的北字就是这样来的。一个人跟在一个人后面呢?从字。一看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这叫“会意”。会意可以表达用象形难以表达的概念,造出的字使人容易领会、明白。当然汉字的造字还有假借、指事、形声等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与英语作比较也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特点。
情景3:“日”指太阳,“木”指树,“日”在“木”中,就是“東”,太阳从东方升起。而英文的东方orient,一般而言。代表太阳,ri是rise的缩写。而后面的ent代表名词的词性,但同样以。开头的occident,也是名词,则表示西方,与orient的词意完全相反。英文中fish既可以表达名词的鱼,也可以表示动词捕鱼之意;而汉字中名词的“鱼”和动词的“渔”是有明显区别的。
活动1:请同学们从结构、词性辨义、现代通讯、交流等角度,进行中英文字对比,在比较中体验汉字的特征。
意图: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语汇量,在英语中,一词代表多种词性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汉字结构简单优美,词意明确的特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
问题5:请同学们想想,汉字与口音是什么关系?汉字是依据口音书写的文字吗?意图:汉字的独特魅力大部分学生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师的总结叙述,从文字使用的范围、文字的发展史等角度条分缕析。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在维系祖国统一、增加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中国的方言非常多。北方人听不懂上海话,上海人也未必能听懂南方话,广东话难懂,福建方言更难听懂。但是,写出字来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特征独一无二。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汉字将语音不同的人们联系起来,维系了祖国和民族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汉字还是世界唯一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学过世界史都知道,古代埃及、苏美尔、克里特都曾产生古文字,但是这些文字都早已死去了,唯有汉字独成体系、独立发展至今。相对于自源文字的概念是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而产生的文字,典型的是日文,借源汉字。英文字母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又借源于腓尼基字母。
意图:汉字的独特魅力,大部分学生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师的总结叙述,从文字使用的范围、文字的发展史等角度条分缕析,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在维系祖国统一、增加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问题6:汉字能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谁能举例说明?
意图:五笔输入法典型地体现了汉字也可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回答效果更好。
问题7:文字在产生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书写。请思考,写字与书法是一个概念吗?
师:不是。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写字向美的方向追求,达到艺术的高度,才叫书法。书法成为艺术也是实用的要求。现在过春节家里贴对联,对联除了内容吉利、喜庆外,字也要求写得漂亮。秦始皇巡游各地,总喜欢刻石留作纪念,表达心志。所书文字多出自丞相李斯之手,他的字便成为小篆的正宗,我们现在称为“秦篆”。隶书在秦代产生,在汉代获得发展,楷书萌芽于汉代,在魏晋时期成型。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父子又将行书推向成熟。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一个高峰。隋唐实行科举制时,书写应经成为品评优劣的一个标准。书法艺术在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问题8: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会有如此突破呢?请同学们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加以分析。
意图:书法发展的关键在魏晋南北朝时,在此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旨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群雄割据,各种思潮十分活跃,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
问题9:为什么书法是一种能够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比如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书法如何体现自我?
师:有一种说法,“字如其人”。的确,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字就像人的面孔一样,虽然眼睛、鼻子、嘴、耳朵的部位都已经固定,但是人的长相千差万别,有的人英俊、漂亮;有的人就难看。字也是这样,结构、笔画已经基本固定,但是笔画写粗、写细、写长、写短,笔画之间离近点儿、还是离远点儿,组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如果是一幅字,哪个字写大点儿、哪个写小点儿,怎么摆放,写出来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请观察教材上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看材料:
材料1: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
问题10:什么叫“章法”?“映带而生”怎么理解?书法的“法则”指什么?
意图: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写字课,学生中也不乏练习书法者,因此,学生有可能回答书法艺术的常识和如何欣赏书法的问题。历史课主要从历史角度了解书法艺术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特点。这样的问题提出即可,如果有学生能讲解,最好;没有,则让学生课后解决,不在这个问题上占用时间。
师:书法的表达形式独特,必须借助笔、墨、纸、砚,魏晋时期文具的改革也为书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晋人书法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的流传是靠抄写复制,当时社会上出现专门从事抄书的行业,叫“佣书”业。抄书也要求书写技能,这对书法艺术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到隋唐时期,中国书法达到新的高峰,成就最突出的是楷书、草书、行书。
意图:让学生在读“龙”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会欣赏草书、行书、楷书的不同特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内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稍加点拔。
师:不同书体的书法有其不同特点。楷书笔画规矩、结构严整,但不同体的楷书给人的直观感觉也不一样;有的厚重、有的清瘦、有的刚劲、有的圆润。草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但草书也有草法,并不是随意乱写。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
材料3:展示图5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和图6颜真卿的《颜家庙碑》。
材料4:展示柳公权早期作品图7《金刚经刻石》和晚期作品图8《玄秘塔碑》。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体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颜体楷书丰腴雄浑,结体宽博,骨力遒劲而气势凛然。柳体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颜筋柳骨”是人们对颜、柳的称誉,你们能理解吗?就是同一人在不同心境、不同环境下,其书法也有较大的变化。说明书法与书写的内容有关。这可以从常识中得到验证。比如学校的名称很少用草书、篆书,银行的名字一般都写得稳重、厚实,诗词则用行书、草书书写的居多。请看王羲之和毛泽东的书法:
材料5:展示图9王羲之《丧乱帖》、图10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师:王羲之《丧乱帖》前两行行书,字势雄强,后六行,感情在急遽变化,情不自己,书写的笔画,呈现一种艰涩状态,换笔转折,多露圭角,显出哀伤、焦灼、忧郁的感情,从整体书法来看,表现出由行人草的过程。毛泽东书法艺术也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他的书法汪洋恣肆,任意挥洒,布局谐调,尤其是草书,傲然不群,用“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来形容毛泽东的书法是恰如其分。
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教师的阐述,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书法中的每一个字是一个建筑物,多个建筑物联组成群,从中感受书法力求整体美。
师:总的来说,中国书法的最主要特点是:以汉字的文意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疏密得宜的布局,表达感情、气势和意境,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造诣和修养。所以,即使电脑时代,提倡传统的书法艺术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文字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成就,而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情景4: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文化中国”的第一部分:绘画。
材料6: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画也,籀变古文,斯、邈因之,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黼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问题11:这段论述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意图:书画同源这一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许多师生无法理解的知识难点。用材料的方式解释能更好地化解难点。
师: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教材中我们可看到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代表作。其中壁画艺术有较大突破并且进行了绘画的理论总结,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代表人物是顾恺之,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纸的发明和使用无疑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意图:绘画发展的七个阶段,不必面面俱到,突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绘画理论的总结对绘画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必要的。
课堂小结
师:请简要回顾汉字、书法、绘画、京剧的发展脉络,从中归纳四者之间的联系。
师:中国古代艺术明显的特征是“传神”,中国字的起源于图画文字,在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又突出体现了“以字传神”的特征。而中国绘画又在传神中写意,追求“得意忘形”,京剧扮相和唱腔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其脸谱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将“传神”要旨再度彰显。总之,“文化的中国”在古代艺术史上谱写了绚丽的篇章。
意图:汉字、书法、绘画、京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毕竟是四门不同的学问;各自都能单独写成一部厚厚的专著,详讲则需要若干个课时。将这四门学问的基础知识浓缩后组合在一起进行小结,难度相当大。如何使它们串联起来,不给人以零散的感觉,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小结作用。以“传神”的特征,将汉字、书法、绘画、京剧这四块知识贯穿起来,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的艺术魅力。
三、总结与反思
教学设计需要创新。再好的教学设计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初笔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神入”历史。但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鲜活的历史情景太多了,关键是教师的选择如何恰到好处。如导入部分,“文化中国”主题明确,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视频播放时间太长,情景中包含的知识容量太大,在快速视频转换中对众多文化元素,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后面还有重复。因此,对视频的长度必须修剪,在展示绘画情景后,直接突出文字部分就可以了。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绘画、戏曲表演部分放在后面分步情景播放,这样,针对性强,课堂教学的“精练”才能明显。
多媒体仅仅是工具,它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创设情境、展示材料,但使用多媒体的目的还是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效果仍然有赖于问题设计。因此,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适时、适度,力求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在教学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和情景的创设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本课的“文化中国”,利用中西对比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教材中的材料、情景大胆取舍,重视教师要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将整个课程在头脑里过一遍。上一次课后作结一次,不断完善才能有所提高。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带来的高二上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计划格式,大家还满意吗?更多内容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