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7-05
学习是一个边学习边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学完一课内容时,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德清高级中学举办了湖州市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就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的教学构思和课后反思谈一些自己的简单认识。
一、本节课的构思 1.关于本节课的主线索。我觉得新课程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在教材的编写上:用更加准确、精练、通俗易懂的词语来编写课本的目录、大小标题。所以教师授课时如能把课本的目录、大小标题或历史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一课我主要的上课思路就是围绕着解读新文化运动这个标题来展开,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首先它是一场文化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其次它“新”在哪些方面;再次这些方面怎么样“新”;最后分析出现这些“新”的原因。
2.关于本节课几个环节的处理。
①导入问题。本节课我借助一段音乐进行导入。让学生跟着歌词唱《兰花草》,并欣赏这首歌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然后让学生猜猜这首歌的词作者的名字,由此导入新课。
②前后呼应问题。我觉得前后呼应对一节课是比较重要的。因此这节课我在两个地方设计了前后呼应。一是开头和结尾用《兰花草》歌词来呼应;二是问题“新文化运动新在哪些方面”和课后问题“测一测,你对新的了解”来呼应,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呼应来进行课堂小节。
③关于课堂内容的展开。本节课我的思路是围绕着“新”字来展开教学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是运用了材料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材料,从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时,我还运用了一段视屏来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日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来反思我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后的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些地方不够理想,课后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1.关于课程适合对象问题。有些问题的设计和要求超出了高一学生的能力要求,比如课程设计时想运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原理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原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可是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这一原理,自己上课时对这一原理分析的又不够形象、透彻,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关于课堂提问的问题。这节课的上课思路主要是采用借助材料来使学生分析结论的方法,整节课上下来之后自我觉得设问太多,这样就会导致因为时间关系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了一些,提问的学生范围就不够广,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于程度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3.关于课堂活动课的设计。因为备课时间比较紧,所以匆忙准备的让学生扮演父亲的角色扮演活动有些牵强。事后想想这样的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活动课还是不要为好。
4.对于课堂设计和上课的一些环节处理不是很恰当。这个问题尤其体现在上课的最后两个环节上。一个是关于日本的视屏,这个视屏是从大国崛起中分五个部分截取下来的,由于技术有限,截取的视屏语言不是很连惯,有些内容知道是多余的但剪切不掉,而且时间稍微长了一些,因此课堂效果就受到了影响。另一个是“测一测,你对新的了解” 这个环节,幻灯片给出了中外史上带有新字的七个历史概念,本来课堂设计时想达到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二是想达到再次突出新文化运动的“新”以达到课堂小节的目的,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点处理不当,前面的几个“新”花的时间多了一些,以致于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的主题新文化运动的“新”所给的时间太少了。事后想想前面几个“新”应当不要展开,只是幻灯片展出就行了,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新文化运动的“新”,这样一来就可以既达到了课堂小结的目的,同时又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5.语言不够精练,表情不够丰富。在准备新文化运动这节课时,我查找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发现这节课的资料和课件可以用多如牛毛四个字来形容。所以我希望用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后自我觉得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新颖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可是由于自己语言和表情的缺陷,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希望通过自己的认真反思能够使自己在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
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相关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