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下册《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

编辑:sx_yanxf

2016-06-29

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给大家分享的是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请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助考生一臂之力。一起加油吧!

《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

案例:笔者最近参加学校组织的评优课《磁感应强度》,课前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为了引导教学准备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导学中设计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但实际课堂上,由于本人没有充分了解班级学情,导致这一系列的环节开展很不顺利。笔者上课班级为物地班,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学习热情不高,要么对教师课堂上所提问题涉及知识点生疏,无法回答或答错;要么探究过程马虎了事,导致笔者原来设计流程被打断或打乱。所以,这节课教学生成应该是失败的。

笔者课后经过与听课专家交流并进行深刻反思,觉得这节课失败之处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自己在课堂上面对课堂动态教学资源把握不到位,不能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有效的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不管教学实践中教师预先设计的多么巧妙,多么细致周到,课堂中的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总是会突破教师的原有框架,并按照自己的“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以及师生的互动和交流。这就需要“当机立断”、“急中生智”,才有可能避免教学实践活动的混乱和不协调,这就是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过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什么情况,课堂都应该在教师的掌控下,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笔者通过学习实践从以下三方面探索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 以“问”引“问”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磁感应强度》教学中,为了探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讨论为什么不小磁针的受力研究,笔者课堂引导学生从磁级不可能单独存在说明,但学生对磁单级概念不易理解,所以仍有一部分学生想不通为什么不能从小磁针受力来研究磁感应强度大小。课后经过反思,如果我设计成,用实验展示将相同小磁针放A、B在离磁体不同距离处,然后提问:“大家能告诉我小磁针A和B受到磁场力谁大谁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无法比较,小磁针受磁场力都处于静止状态,看不出受力大小。”教师可以马上提问:“既然无法观察小磁针受力大小,我们还可以研究谁在磁场中受力?”学生马上提问:“通电导线可以吗?”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

二、 关注学生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设置导向问题

首先可以“欲擒故纵”地处理学生简单问题。当教师刚开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讨论的话题上来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生成一些比较简单但又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些及时生成的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大家,而是充当能力较弱的学生,把已生成的有意义的问题再次提出来,以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共同讨论,寻找答案,把生成的有意义的问题及时解决,即“欲擒故纵”。

其次,当学生生成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的问题或更深层次的教学问题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经验有限,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教师一般可以借助于发生的问题,推波助澜,把问题深化,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关注,进一步深入探究。例如在《磁感应强度》教学时,在做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因素实验时,在改变磁场中导线长度时,我在演示时通过改变马蹄形磁铁个数来改变导线长度,有同学就提出“磁铁个数变了,磁场强弱也应该改变。” 课堂教师如果就简单告诉学生磁场强弱不变,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没有进一步思考,这样课堂就显得沉闷。这时教师如果顺着学生这个问题有效机智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原因,让学生再次探索或者扩展思维,不仅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对学生所有有价值的生成,不一定都要当场应对。例如,当教师对学生生成的一些知识点不是很清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个知识点,回家再作一些资料收集,下次再作研究;还有,当教师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很有价值,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具备这个知识点的初步经验时,也可以延后处理;再有,当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是这个教学活动的延续或更深一层次,无法当场解决时,我们也可以另找时间进行活动,无须当场解决。延后应对,不是回避,而是等应对的时机更成熟,等待下一个更精致的预设。

三、 尊重学生生成的新思维、新方法,顺势引导

在自主性较大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思路出乎意料,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活动,从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时教师不要去直接干涉,不要强把学生的思路调整到自己的预设上来,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想法,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思路更明朗化,为培养目标服务。当然这个策略要求教师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学会适时的整合。这样顺水推舟的策略,往往会使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反思《磁感应强度》教学时,在学生实验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与相关因素关系时,在实验数据处理上,我预设针对控制变量法的两张表格,而有的小组同学在实验数据处理时使用图象法,为了尽快得到结论,我在评价时马虎应对,这就大大打击了学生积极性。如果当时我能顺水推舟提出如这样一些问题“使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有何好处?”“从图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采用图象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可能课堂气氛会马上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还可以进一步熟练掌握实验中图象处理方法。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应做到关注、支撑和引导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反省能力和教育智慧。应对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还有很多策略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动态提问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同时还要注意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如果能把多种提问方式有机结合,会使课堂更加深动,增加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提问时还要思考好采取直截了当的问还是迂回地提问、概括问还是具体问、单个问题问还是连续提问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我相信只要教师平时能充分利用课堂中动态资源生成,采取有效提问,因势利导,肯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上文提供的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警惕呢?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学反思模板之《磁现象和磁场》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