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4-29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希望你喜欢。
在《滕王阁序》的学习过程中,一般认为这篇文章难度较大,原因一是由于文言文较长,而且运用的典故较多,不易理解其真正含义;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全文背诵默写,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让学生背过考好,大部分老师只是注重了课文的翻译以及词类活用的点拨,帮助学生树立了文章的思路,以利于背诵;而很少去思考如何把这篇文言文来教好,让学生对于这篇文章产生喜爱之情,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文言文,并且学有所获,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上课是按照常规来上的:
一 导入,接着放了朗诵录音,让学生注意一下字音,多媒体展示字音(在这个环节上,我先让学生齐读字音,接着自读一遍,要求学生认真读,然后再抽查让学生自己再读字音,加深印象。)
二 指出这篇文章的文体是骈文,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一下骈文的特点是什么。
小组讨论,明确:一对仗工整,尤其四六句居多;二平仄相对,韵律和谐;三语言多用典和藻饰。
三 明确这篇文章的四六句句式及不同读法。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岛屿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四 前三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自己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
这两段写景文字一直是脍炙人口,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1.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此句工稳的对仗堪称一绝。不仅上下句对仗严整,而且句内亦含对仗。“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都是偏正结构。除了句法的对偶,音韵上平仄相对,上句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下句为“平仄平平平仄仄”,音律铿锵,抑扬顿挫,富于乐感,极具诗意。
“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长天”写静景,“霞鹜齐飞,”写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整个画面和谐,美不胜收。色彩的协调、动静的搭配,完美的“暮江秋色图”如在眼前。
(这里可以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训练一下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自己的理解。)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萧绎《荡妇秋思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同霜天比净。(释僧懿《平心露布》)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明确: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