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4-26
《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精品小编准备了登高教学反思周记,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自主赏析能力——《登高》教学反思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六中学 涂丽平 从张家界市一中赛教回来以后, 我仔细反观自己的这堂诗歌鉴赏 课,觉得在诗词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能增添无穷的魅力。
一、情境引路,读中悟情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 唱,杜甫的《登高》也不例外。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 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 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 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指导朗读《登高》时,我先给学生 展示几幅萧索的秋景图,然后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 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 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哪些字该重读,哪些字该轻读,哪些字须短暂 有力,哪些字该绵延婉转,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 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同学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 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是个当中那股扑面而来的悲愁的深深的熏陶, 对学生感悟诗人沉郁刻骨的悲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俺是作用。
实践证 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 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二、再现意境,体味语言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1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 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 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 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 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 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登 高》首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象丰富,特征 凸显,而意境恢弘阔远,苍凉迷蒙,学生势必难以一下子了然于心, 顿悟于神,我就想办法借助媒体手段展现诗人见闻之图景,引导学生 抓住诗中描写景物特点的词眼如“急” “高” “哀” “清” “白” “回” 等进行探究,然后归结。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天高风急,秋气 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 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 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 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
佛万物 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三、启导想象,自主表达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 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提供了天地。
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 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诗中颔 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名句,那么这两句究2竟创设了怎样的情景,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只有的艺 术之美?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图景,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启迪学生去 思考探究我布置的问题。在一番沉思,讨论与交流之后,终于心领神 会:诗人仰望,那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 水,滚滚而来。句中那“无边”的秋色,“不尽”的江水,前者从时 间上作笔,表明一年将尽,从秋叶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从 而产生了凄凉之感。“秋”在中国文学中,多是表现生命将逝,或者 叶落归根引发的思乡之情。
后者从空间上作笔, 滚滚江水, 昼夜不停, 跨越时间,从而感受到人生短暂。在中国文学中, “流水”这一意象, 多是表现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这样,通过时空的交错, 不但使诗歌跨越时空,而且使诗歌的的境界更为开阔,从而更好地表 现出诗人长年飘泊的无尽生涯。
四、巧设板书,清障破点 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巧妙的板书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登高》一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设计了如下板书:
登 高 唐 杜甫 悲景:自然之悲 悲 人生之悲 悲情:社会之悲 国家之悲3触景生悲 寓悲于景情景交融悲多难遣 悲上加悲直抒胸臆如此板书,扫清学生对这首诗思路、手法与情感抒发的重重障 碍,既抓住了杜甫《登高》一诗当中灵动多变确有恰到好处的抒情方 式这个重点, 也突破了让学生细细密密真真切切体味诗人悲愁悲苦之 情这个难点。再加上媒体教学的多变性与灵活性,所以当最终屏幕定 格于此事,学生也感到赏心悦目,茅塞顿开。
五、培育情感,训练审美。
多媒体技术,则以其直观、形象、 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 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诗歌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情 不自禁地“被文以入情” ,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 的功效。
《登高》前四句写诗人登高闻见之景,景中藏情:一、二句 为局部近景,着重对秋声、秋色的刻画;三、四句为整体远景,表现 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通过细致的描摹和大笔的勾勒,诗人描绘了 一幅辽阔雄浑而又无比苍凉的秋江图景,烘托出忧国伤时的深沉情 怀。后四句则直接抒情,情中见景:诗人从“万里”之外、 “百年” 之间落笔,在极其壮阔的背景之下,抒发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 人生感慨,而诗人的不幸正是和 “艰难”的时事、危难的国运联系 在一起的,从而将个人的坎坷命运推向了国家兴衰的高度。至此,诗 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辽远壮阔的秋色融合在一起, 使全诗呈现出 高浑、悲壮的美学品格。
然而,万事皆有利弊,亦如同多媒体之于诗歌教学。诗歌教学课 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习得以及语文素养的积淀是有效还是 抑制,是强化还是削弱,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以下弊端:一是依4赖媒体,华而不实。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明显优点,因此“无多媒 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普遍存在,比如这次赛教的六堂课就全部使用 了多媒体课件, 这也无可非议, 但是有的课件只是 “绣花枕头稻草芯” , 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 大材小用,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选择媒体必须遵循 “低成本、 高效能” 的原则, 然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二是盲目代替, 魅力散淡。
多媒体课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了学生兴 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 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高中诗歌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多 方位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况且无论哪 首诗歌是非读不能明其真谛的, 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更容易使 学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的朦 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 的美妙意境。三是按部就班,思维受限。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 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是因 为诗歌语言本身的跳跃性与丰富性,使得诗歌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 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课 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 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 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
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 变得简单划一, 这是与高中诗歌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尤其是多媒体5课堂的内容是既定的,不能像传统的板书适时牵动学生的情感和思 绪,实现教师、学生、内容之间的同步统一。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 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 将多媒体作 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适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 主,代替诗歌朗诵,代替教师讲解,代替课堂交流,代替学生讨论, 让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诗歌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 能有效提高诗歌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也才能彰显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十足的魅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教学反思周记,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