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项脊轩志

编辑:sx_gaohm

2016-04-26

语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项脊轩志》选自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描述生活琐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借以怀念亡亲的散文。作者 “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文章读来质朴感人,通俗易懂。在教授这一课中,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鉴赏流程如下:

古人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通过《项脊轩志》的讲授,作为教师的我,同样学习到先知人,后论事的道理。阅读文本不仅要发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走进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与作者做亲密接触。才能更好理解作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尽深意.

一.对文意的理解。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采取了请同学自读自释,结合上下文,随文释义。相互交流的处理方式。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从课堂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是练习:在疏通了文意之后,我设计了一些当堂练习题,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就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发现缺漏并及时的补充上,以练代讲。借以巩固基础知识。

三.是感悟。文章借一间百年老屋做线,记人叙事抒情。我整堂课围绕“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的思路展开,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这间简陋的书屋承载了作者太多的欢乐,莫大的哀伤;书屋充斥了祖母殷殷的期盼;书屋洋溢着伉俪间的恩爱无间。体会作者的感情需要靠学生多朗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作者亲情之悲以及他的隐痛,重视学生自主感悟悲情,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散文的情感。

四.思考分析:本课的设计是从感情线索入手,向前后延展。这条感情线亦是散文的文眼,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学生找到线索并不困难,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得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以此为线索,首先向上延展。体现“可喜”之情的其实这里有三小层: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轩中的读书之乐。不过我觉得还应该有婚后夫妻相伴读书之乐。而在这之前还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写,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为界分作了两部分,把小屋修葺前后做最比,请学生分别概括了小屋修葺前后的特点。再请学生分析作者对小屋的情感。

思考“可悲” 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写了几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找准四件“可悲”之事:诸父异爨、悼先妣、忆大母,思亡妻,提问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一言一行和作者质朴自然的表述,得出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方式。

学生也能找到写的第一件悲事即大家庭的分家变故的景象,这时联系中国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的精髓 ——“和”与“合”,简单介绍了文化背景。接下来写回忆母亲和祖母,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文字寥寥简约,感情却丰富细腻。可以联系自身体会,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母爱和亲情的浓浓。结合作者的年幼丧母、聪颖好学却功名不仕等生平体会作者的悲情。

第5、6两段是附记,这一部分作者借此回忆写亡妻的往事。我认为这里面是悲喜交加的。

写作手法的分析,如:在写到小轩周围环境的美好时,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万籁有声”与“而庭阶寂寂”是否矛盾?是写幽静还是写喧闹?如果是写“静”,可不可以把“万籁有声”改为“万籁俱寂”?为什么作者要把看似矛盾之语放在一起来写?这些问题都是与第三小层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突出“可喜”之情。在这样清幽雅致的环境中读书,也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美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师生共同归纳写作方法和特点,学生有前面的例子能够基本分析到位,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毕肖,感情得以流淌。

最后是拓展。请学生背诵《陋室铭》,结合《陋室铭》来理解作者归有光在一个简陋的小轩中为什么竟会如此怡然自得,可以联系他们,体会作者精神追求。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项脊轩志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种树郭橐驼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