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31
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要求,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逍遥游》一文是一篇有较高难度的课文,无论是从文言字词上还是从课文主旨理解上对中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挑战性。《逍遥游(节选)》是庄子的代表作。文章不是开宗明义,而是从反面起笔,开篇即以奇特的想像、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硕大无朋的鹏鸟形象,渲染出大鹏神奇莫测,奋飞时壮美的气势,接着点出如此庞然神奇的大鹏欲徙于南冥,必待“海运”来时的“六月息”;大物如此,“野马”“尘埃”之小物也必须凭借“以息相吹”,说明了大小之物皆有所凭依。为进一步说明其“有所待”,又以水与浮舟的关系作比喻,阐明了大鹏要“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图谋南行,必待巨风。然后以“蜩”与“学鸠”自以为“逍遥”,而笑鹏鸟高飞运行的壮举的荒谬,深刻地说明了万物无论大小,皆“有所待”。“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承上启下,归纳了上文,开启下文对“小大之辩”的论述。这部分,庄子再骋想像,举“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彭祖”与“众人”为例论证了“大年不及小年”;又引“汤之问棘”,既印证了鹏鸟与蜩鸠之说,又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最后点明这就是“小大之辩”。末段由物推及人,举“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说明这些人虽有区别,相较于前文的“小大之辩”,,但仍不免“有所待”。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呢。这才水到渠成地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并且指出,要达到这种境界,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是途径,而能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早读时,学生朗读了课文,文中的字音基本解决了。这篇文言文所涉及到文言词汇较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对文言词汇进行解析是非常重要的,采取随文释义的方式对文言词汇进行讲解。
并明确一些相关知识: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第二课时课堂上主要内容是:
1.齐声朗读,思考:三段分别写了什么,出现了哪些意象。
2.课文简析。
(1)第一三段通过描写什大鹏等事物要说明什么道理?
(2)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在庄子看来,怎样才算“逍遥游”?
(4)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3.重点研读。
第三段出现了哪几类人,庄子对他们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相关表格。
4.庄子自身没有达到“逍遥”,如何理解?
导入作者介绍进行分析
5.大鹏的形象是什么?
6.思想的火花:庄子的文章流传至今,于丹讲《论语》也是相当的火爆,如何理解?
在课文中,作者认为“逍遥”应是无所依托的,大鹏之类还是凭借了外在的力量,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当然,这种“逍遥”,我们应更多的从精神层南去理解。正如有人所说: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即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他从齐物我、齐生死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臆造出一个“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典型。作为语文教学的“逍遥”,也不是绝对的“自由”,而应该是有所凭借的“自由”,因为自由与限制是相对的。
在拓展的环节,不但可以使内容丰富,也可以使教学的厚度增加。在分析意象、艺术形象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文意象等等,进行拓展;再者,在分析完庄子的理想以后,利用庄子这种心理(去理想人格的追求)去解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如高考胜利或失利、理想的实现与失败,这也是很好的人文教育。除此以外,在课堂内导入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是提高语文教学厚度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知道庄子思想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取名有“鹏”又是为什么等等就是文化的一种传承,以课堂文化为载体.既传承知识又培养能力。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要求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