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哀江南

编辑:sx_gaohm

2016-03-2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在语文教学上,我一直将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和文化的视野作为我追求的三要素。

如果说,文章有文眼,诗词有诗眼的话,那么戏曲也应有戏眼。《哀江南》z之眼就在于“哀”,这一“哀”字中,应该蕴涵了多重美学意蕴。老赞礼、柳敬亭、苏昆生目睹了那场天崩地坼的历史巨变,三年之后,战争的烟尘散尽,苏昆生对这种“舆图换稿”的民族悲剧重新审视之时,一种积淀已久的悲怆情绪勃然而起,化作倾盆泪水,化作动地悲声!因此,苏昆生“一声高唱万山惊”的慷慨悲歌,不仅是对流离遇合的侯、李悲剧的感伤,不仅是对旋生旋灭的南朝王朝的喟叹,也不仅是对土崩瓦解的大明帝国的凭吊;在这些感伤、喟叹、凭吊的深处,含蕴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悲情,含蕴着“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历史意识,含蕴着“流水后波逐前波”的哲理思考,也含蕴着“江山不管兴亡恨”的无奈心境。而这“泣血带泪”的哀情又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因此,本课将以“哀”情的多重意蕴为主线,将曲词品鉴这一教学目标串起来。

语文课无论怎样翻新,无论怎样百花齐放,语言都是这门课的核心要素。如果放弃了语言这一核心要素,不管教学过程有多么花哨,教学手段多么先进,课堂氛围多么热烈,它都有可能异化成空中楼阁。我在设计《哀江南》的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语言因素。我认为,能够引领学生体悟到课文言约意丰、精美雅致的语言魅力,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而深入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诵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诵,通过朗诵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文学鉴赏是见仁见智的活动,是个性的体现,因此,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采用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运用曾经学过的鉴赏技巧,立足文本分析,挖掘语中微言大义,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和理解来把握课文表达的历史沧桑感。繁琐的语言分析总让人厌倦,而静心的体味却能让人陶醉,精当的点拨更能给人启迪。《哀江南》是戏剧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语言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驻马听》中,“牧儿打碎龙碑帽”这一特写镜头,“牧儿”在场不在场,“龙碑帽”是怎样去“打碎”的,“碎”了的“龙碑帽”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没有写,可见作者用墨之俭,但这一句的思想和情感的容量却很大──“龙碑帽”可不是普通的摆设,它是三百年王业的象征,它的被“打碎”,正暗示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其中蕴含着向这个王朝顶礼膜拜三百年的万千臣民的多少痛楚啊!又如“残军留废垒”,“舞丹墀燕雀常朝”,“剩一树柳弯腰”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时代变迁的印迹和亡国破家的悲凉气息。

《哀江南》本来是一部文学经典,而不是历史文献。所以,以欣赏的姿态面对文本,以主体的情思占有文本,是阅读必须的。着眼于语言这个根基,文学的韵味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学作品是一个“场”,要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场”,全身心地沉迷于这个“场”。进了这个“场”,他的情思活动就能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由此就产生了。因此,除了在导入中,我吟诵一些凭吊南京的诗词,让学生进入情境外,在整节课中,我还一直播放古埙曲《哀郢》,希望营造一种体验的氛围。

语文教学还应该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背后站立的是文化,汉语的背后站立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一个词语就是一部经典,一个诗句就是一部历史。我希望语文课有更多的文化色彩。我就“渔樵”的身份特点、“埙”的背景音乐运用、 “帝王的陵寝”、“哀江南”这一名称的来历及含义等问题做了介绍,是为了将当年的帝王威仪与后来的破败对比,显示王朝破落的历史必然性。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残酷的战争、森严的等级、萎靡不振的奢华生活,都难以改变其破落的命运。王朝更迭,历史盛衰,任何专制统治都难逃这个历史的命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这也是孔尚任为我们开出的 “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的一剂良药,激发人们从历史反思中寻找变革契机的一种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说,《哀江南》既是封建末世的一支无可奈何的挽歌,也是警世醒人的一曲爱国主义的强音。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听听那冷雨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荷塘月色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