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4
语文是学习其它科的基础,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语文长亭送别教学反思要求,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长亭送别》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高中语文必修四把这一折收入第四单元。这是一部迷人的诗剧,有明快的抒情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图用诵读,用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富于文采的语言,体味课文深沉的意蕴,在学生的心理谱写一支撩人心弦的秋思离歌。诵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者。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但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或者“泛泛地读”的畸型之路。那么,是不是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了呢?学生上课时,常常会出现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不能在读中感悟等等令人担忧的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朗读课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们对语句意思的领会能力,对语句中词语的辨析能力和使用能力,对人物情感心态的分析把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我认为,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的分析,很多情况下都应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师的分析就大多属于架空分析,学生表面上看是听懂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文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倾听”作者话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进行感情、思想交流的过程。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进行的感情、思想交流就越深入,越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虽能预想,却难以预设,常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这就有赖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诱导。《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从某个角度说,改写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体验是可以有多方面构成的,想象便是其中之一。悲愁的离愁别绪如用语言解读语言,演绎原曲简练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会与原曲相得益彰,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从这堂改写课,我更加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实质,那就是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把探究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的相关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如教材、工具书、其他图书音像资料、网络等媒体资料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如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经验智慧等等。可以说是“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
这些确实需要教师的善于应变的教学机智和对教材的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下册语文长亭送别教学反思要求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