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教学反思

高一下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周记

编辑:sx_gaohm

2016-03-18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精品小编准备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周记,希望你喜欢。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一篇典范的科学小品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很多年了。以前无论听自己的老师讲还是参加工作后自己给学生讲,无非是强调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些当然须让学生明白。可是我们知道,像这几个方面,学生读个三遍两遍,自然会明白,根本不需要我们去讲解。

怎么办呢?还按过去的老套路去讲,当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学生学这一课到底能提高些什么能力呢?想来想去,我决定把这课作为一篇现代文大阅读题目来处理。第一节课学生充分自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说明方法顺序等;第二节课课堂讨论问题,问题设计不在新旧,关键看能不能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节课,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

1、用明代陈辉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几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果实的颜色,可以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用诗句作标题,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2、第一段写作者自己小时候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为文章的引子,自然的引出“荔枝”这个话题;引用白居易的原句,为后文的相关内容作了铺垫;这样开头亲切活泼,吸引学生往下读。

3、第七段引用白居易和杜牧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诗句形象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

4、第十三段引用的典故诗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荔枝移植没有获得成功的例子,通过这些说明荔枝移植是很难做到的。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

5、最后一段引用苏轼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苏轼的诗句,古诗今用,意在于今,用“日啖荔枝三百颗”形象指出了大规模发展荔枝生产,造福劳动人民的前景(目标);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

讨论后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很明显,这几个答案都有这么一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分析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这一条可以笼统地概括本文大量引用诗文的作用。

每一处的引用,它们的具体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是什么决定的呢?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是由引用诗文所在段落的中心内容决定的。第七段中心内容是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当然引用这些诗文要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第十三段中心内容是荔枝的“移植”,所引用的典故诗文都是和移植有关。如果引用诗文和此段的中心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类的引用就是败笔。

做类似题目时要特别注意具体段落的中心内容。一般来说,规范的阅读题目都是围绕段落的中心内容或全文的中心内容出的。答题时和这些内容“发生关系”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做“作用”了“好处”了这类题除了考虑“内容”外,个别题目还得考虑在“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一般需要考虑“结构形式”的往往是“题目”“开头”“过渡段”“结尾”。

像上面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就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作用。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作题目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就是“统率全文”了,只不过这条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差不多所有的文章题目都有这个作用,尤其是说明文。

第二题问第一段的作用,就需要突出其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像“引子”“铺垫”这都是在结构上起的作用。

当然这几道题目不能轻易地告诉学生结论,要想法设法让他们参与思考,真正领会结论是从哪里来的。

不要对研究这几个问题抱以过高的期望值,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我们长期熏陶的。切记:语文方面的任何技巧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不是万能的,语言是灵活的,这些所谓的技巧也是灵活的。

学生通过这一课提高多少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是有一些把握的。过去给学生讲引号和点号(一般是句号和逗号)位置,任你怎么说“完整引用”“非完整引用”的区别,很多学生就是不明白。越讲越抽象,越讲越糊涂。我一直想找一篇规范的课文来让学生直观的看一看,死板的记一记。你编的例句,有些学生还不服!其实,记住几个典型的例句,比讲给他们“为什么”更有效。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把里面涉及到引号的地方画出来,死板的记住,好好的相面,绝对比你给他们讲道理强的多。不信你试试!

语文里有许多“感觉”类的东西是不需要大讲“为什么”的,只要记住它“是什么”,很多时候不需要问“为什么”。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老师累死,学生钻牛角尖钻死,语文没劲死!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周记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下册荷塘月色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高一下册直线与方程教学反思2016学年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