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exh
2014-02-13
各科的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教学反思:《生活与哲学》,祝大家阅读愉快。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活与哲学》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不感兴趣。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学以致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史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把他们从干巴无味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用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导入或者用精彩的故事导入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用成语典故来阐述哲学原理。
成语典故言简意赅,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用它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如坐井观天、愚人吃饼、星火燎原、居安思危,等等。把哲学上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观点理论融入到成语典故的讲述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用古典诗词来阐述哲学道理。
古典诗词品位高、寓意强,历经数百年考验,备受群众认可和广泛传诵。如何将一些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运用在哲学理论教学中?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不失为一个教学导向。如,在讲“新生事物不可战胜”一课时,我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作了圆满的回答;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说明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事物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保持自身的存在等,无不激起学生莫大的兴趣,使他们在文学海洋徜徉,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一些用其他教学方法难以传授的哲学抽象理论。
第四,在教学中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
充分利用历史知识讲解相关的哲学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课的教学中,我列举历史上王明、陈独秀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的史实阐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前进中有曲折的哲学道理;用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性说明处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等等。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海洋中真正感悟和领会哲学理论的实际效果。
第五、从实际到理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考试能力。
引导学生对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分析,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08年8月成功举办的29届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和2008 年10月份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
以上做法不断激发了学生学政治、用哲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政治的信心和决心,为以后走向社会、锻炼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学反思:《生活与哲学》,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