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范文

编辑:

2017-11-16

【推荐阅读:《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宰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受到教师的制约。教学《归去来兮辞》这一课,如果用传统的教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上课包办学生的思考,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只好被动地听课,被动地记笔记。这时虽然凭着老师的一张嘴和学生的一只笔而出现的教者口若悬河、听者津津有味奋笔疾书的可喜场面,但当教者看到学生满脸的疲倦、麻木地倾听、机械地记录时,教者心中不免会涌出点点滴滴的悲哀: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育中主体地位被湮没了,学生在这样的传统教育中思维能力被扼杀了。

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体验阅读、拓展阅读、创造性阅读教学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情,在拓展中不断积累,在创造中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时“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看作是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归去来兮辞》时,我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超出尘世的隐逸的情感。而教学难点就在于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采用了诵读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达则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终于,我比较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复杂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正面的影响——追求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这一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很容易获取更多的表象资料,拓宽视野完成知识的重组,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掘;教师更便于主导学生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很好体现,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课文内容、学习者与教学媒体的和谐互动,使师生都能分享到互动之乐。

在这开放的课堂上,教学者看到一张张充满灵气的笑脸,一朵朵撞击出来的思维火花,听到爆发的一阵阵掌声,不禁心花怒放;尽管有时出现学生因沉思带来的沉寂场景,但教者心中仍然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乐无穷!

希望我们提供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范文对大家的教学有帮助,更多高中教案、高中课件和高中教学计划,尽在威廉希尔app ,请及时关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