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2015—2016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诗歌意境

编辑:

2015-11-05

湖上早秋偶兴 汪萃

坐卧芙蓉花上头 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雨露玻璃月 并作诗人富贵秋

题目:李憬词中有“菡萏香销翠月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同是写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何不同?

答:李诗写的是秋来叶败花残之景象,表达了一腔愁绪。汪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诗人闲适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奇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在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4、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意思是说: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地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到处碧草如茵,这样的景色轻柔婉丽而又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惘惆怅。意境缥缈哀婉。

(2)“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此句紧接着首句而来,写在霏霏细雨、如茵碧草之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这里百鸟啼鸣,春草碧绿,是动植物们的乐园,可是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的过客了。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命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它们个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人眼花缭乱,给人以如梦似梦的感觉。当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成历史遗迹,这里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作者在这里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所以这句诗在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了浓重的伤感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请试谈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据诗意可知: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劲厉肃杀。词人将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公如此,词人又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7、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反衬”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8、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试分析下“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两句的意境。(感伤、哀婉的意境)

枝头的花瓣片片飘落到水面上,又随着涓涓的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块一块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阵雨点。这下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点都是让人伤感的物象,不公如此,诗人还自然地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带走的是人间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联想到正在走向没落的晚唐社会,对于一个念念不忘国事的爱国诗人来说,这将尽的春光让他那颗敏感的心更加哀伤,眼睁睁地看着唐王朝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痛苦。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晕两句把物境、心境与身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隽永的效果。

(2)、“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句是抒发情怀的,说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无论是落花还是流水都以触动自己的愁怀。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有亲交故友,时常往来,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就连古人的魂灵也招请不到,这种寂寞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这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慨,17460;有对春光离去的感伤,又有荒度时光,无所作为的无奈,还不知音难觅的孤愤。

9、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一种怎样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江村月落正堪眠”,紧承第一句,将船停靠在江村,这时已经深夜了,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所以该回去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说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深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的景色跃然纸上。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高中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教案:把握意象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