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形象

编辑:

2015-05-20

7、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总结:

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的主要方法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四.布置作业

《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

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王卫锋 2011-9-20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形象性、抒情性、凝炼精确的特点,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义、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及其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

【知识链接】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冷静|激昂等。

【教学过程】

一、 真题回眸

1、(2006江苏)阅读下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

问:①“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②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命题特点归纳:

语言鉴赏题就是对语言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谋篇布局方面特点和作用的分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