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1
(二)导入新课
导语: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这也许就是《迷娘曲》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且久唱不衰的魅力所在吧。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首曾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三)研读文本,品味鉴赏
1.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2.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
(2)把自己想象成迷娘,体会本诗的内容与情感。
3.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了解这首诗每节正歌的内容。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2)体会这首诗副歌的作用。
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4.体会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复沓叠唱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被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5.探
究:关于诗中的倾诉者和被倾诉的对象。
预设问题:诗中的倾诉者是迷娘还是谁?而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让学生自己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答案】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就是麦斯特。
3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
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转而称呼他为“亲爱的人”、“我的保护人”、“我的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麦斯特怀有一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6.小结:
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前后三节构成了一种递进关系,把迷娘思念故乡的美好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每节诗副歌中的“走呵!走呵!”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迷娘无法自抑的思念之情推向极致。
【附】板书设计
迷娘曲歌德
正歌部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副歌部分――“走呵!走呵!”
“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
“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
“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
看完威廉希尔app 推荐的高二语文外国诗歌二教案设计,相信大家现在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好的规划了吧。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