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鲁人版语文高一上学期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模板参考

编辑:

2016-09-06

分析明确:信中“此事可告知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的地址,但我那里知道”他保守秘密,不肯透露鲁迅先生的地址,又通过写信转告鲁迅要他当心,所以鲁迅读了后说他”仍在纪念我,象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此时此刻,狱中的柔石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却还在担心鲁迅先生不要遭到反动当局的暗害。寥寥数语,表现出柔石对战友的关切之心。信中“开政治犯从未上脚镣之纪录”,对官场看得还太高,依然可看出他的单纯和迂。

六、回顾文章对白莽、柔石的相关记叙和议论,总结归纳柔石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对青年作家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效回顾课文内容)

七、课时总结:

本课时抓住文章中对柔石的相关记叙和议论,分析了柔石的性格特征,进一步体会了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

课下自主学习建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部分,理解作者的悲愤与思考。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1.揣摩文中的含蓄语句,诵读七律诗

2.理解典故的作用,认同作者坚韧斗争的理想追求主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敏感直率、执着乐观的白莽,纯洁善良、淳朴正直的柔石以及如他们一样“好朋友”“好青年”被国民党反动派不明不白地杀害,作为一个清醒而执着的战士,鲁迅先生对此有何反应?又作了什么样的思考呢?

二、回顾开篇当时上海报章的态度。

阅读思考:当时上海报章的态度有何异同?

学生发言明确:“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的严酷统治;“不愿”者在斗争中采取超然的立场,不想介入,不打算采取鲜明态度;“不屑”是认为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是小事一桩,不值得报道,充满轻视意味。这三个词显示了三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但都未对五个青年的无辜惨死作出实质性的反应,没有尽到媒体应尽的职责,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恐怖与冷漠。

三、研讨鲁迅先生在青年作家被捕、被害后的所作所为。

(一)速读课文第四部分,概括鲁迅先生在青年作家被捕、被害后有哪些言行?

学生阅读回答,交流明确:1、逃走2、对被捕青年无比牵挂3、惊闻青年作家被害,抒发内心悲愤之情

(二)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逃走

1.学生精读相关文段,思考、讨论。

2.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教师点拨:

(1)如何理解“印书的合同是,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这句话的意味?

(2)为什么要讲《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含蓄语句的含义,理解典故的作用,从时局与鲁迅的主张两个方面来理解评价鲁迅先生的“逃走”)

要点提示:(1)“印书的合同是,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照说鲁迅身为作家,与书店订合同,自属常情,可是鲁迅却不愿意为此辩解,因为官厅是不讲理的。他们对革命作家,正污蔑罗织罪名还恐不足,怎么可以因辩解而送上门去呢?联系下文说柔石“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明白”二字也颇有意味:因为这是卑劣的诬陷,案情是无法讲明白的,也是不允许讲明白的。这几处的“明白”,隐晦曲折地揭露抨击了反动当局的卑劣无耻。

(2)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问鲁迅的下落,只因一个“明明白白的”引书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象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

(三)理解鲁迅先生在惊闻五位青年作家遇害后内心的悲愤之情

1.学生朗读相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点拨:(1)仔细揣摩课文语句“……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全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依据文本,尝试补写文字中的省略内容。

(2)深情诵读“惯于长夜过春时”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入情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四、研读、揣摩文章第五部分与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明确本文的题目含义

(一)   学生齐读第五部分。

(二)   再次默读思考:在这一部分文字的背后贯穿着怎样的情感主线?

1.学生分析思考、发言交流。

2.师生讨论、明确:本部分第一段作者把自己与柔石他们对照着说,采用排比句式,表现鲁迅先生内心沉重、不能忘怀的情感;后文借用向子期写《思旧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郁结着不可压抑却又不得不有所节制的悲愤之情;“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文章最后“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预言光明的到来和烈士的血不会白流,表现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三)   对照阅读全文第一段与文章最后一段,综合本文的学习,思考:如何理解“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题目的含义?

1.学生阅读、回顾。

2.学生交流总结:这两段文字合起来算是解题性文字。说明作者因为内心郁积着深广的却又不得不压制的悲愤,长期积聚的精神负累,使作者感到窒息。而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只能“写几句文章”来减轻精神的重压。同时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战士,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的总结,意识到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韧的战斗精神。因此,所谓的“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

五、课时总结:

“夜正长,路也正长”,作为一个清醒而执着的“守夜人”,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控诉了夜的黑,赞颂了为打破黑暗献身的战士们的精神,也给了勇士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课下自主学习建议:

1.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

2.通读课文,联系现实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纪念。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

通过讨论、写作拓展对文本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你认为怎样才是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真正纪念?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集体思考、讨论

(提示)可结合本文的学习,抓住任意一个角度来谈。

三、联系现实,写作文片段

有人说,《为了忘却的纪念》告诉我们,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2008年5月12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无以计数的伤痛,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永远纪念的东西。请任选一个角度写400字左右的片断,表达你的思考与纪念。

四、小组内交流。

五、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佳作在班上宣读。

六、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回顾本文的教学,教学过程较为顺利,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对整个备课、上课过程作如下反思。

较为成功的做法:

一、课前调查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学生不太愿意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原因是学生感觉鲁迅先生永远站在社会的高处俯视社会百象,对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陋看得那么深那么透,是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人;鲁迅的文章语言太含蓄,几乎每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让人觉得难以把握。虽然学生的认识未免有些失之妥当,但我决定以走进文本把握人物形象为最初目标,破除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心理排斥。亲近文本,为理解文章语言、走进作者内心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换位思考,确定教学思路

根据课前的学情调查,再结合自己多年前学习本文的感受,我决定打破以前“板书课题——背景介绍——解题——分析文本”的模式,把“文本分析”放在前面,使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讨中逐渐形成对本文题目含义及写作目的的理解,避免了概念式的灌输。

三、力求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的:

(1)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充分去阅读,去感受。我在执教本文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探究都尽可能地首先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对话交流的目的。不能因为赶时间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因为学生才是课堂感受的主体。

(2)尊重学生表达的自由。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有了阅读感悟、心灵触动后必有表达的需要,我们必须给予他们表达的自由。不管是课堂回答还是片断写作练习,我都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及时作出合理评价,对分歧较大的观点要提供帮助和引导,尽可能地引向合理方向。

四、机智灵活地追求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

执教本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非常顺利,但在“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逃走”这个问题上学生的理解超出了我的课前预设。许多学生认为,我们崇尚“舍生取义”,连“左联”五个青年作家都为追求自由而献身了,鲁迅先生怎能逃走呢,他不是一个革命斗士吗?学生把鲁迅与“左联”五烈士相比较超出我课前的预设。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感觉有再让他们联系前后语境深入思考的必要。于是,我又让学生联系前文青年作家遇害后上海报章的态度读懂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再联系后文鲁迅先生的议论,使学生明白鲁迅的“逃走”并非为了自身的性命,而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韧性斗争,是更讲究策略的一种斗争方式。鲁迅先生用他的笔进行战斗,用他的智慧进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左联”五烈士的“走向刑场”更具有战斗力!这样的引导与分析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需改进之处:

一、问题设计偏多偏细。学习本文,设计了几个大问题,为解决这几个大问题,在备课之初我精心设计了几个小问题以备上课时点拨、启发学生之用。但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有时学生已经解决了问题,我又把已准备的小问题提出来,使课堂欠简洁流畅。

二、第三课时的讨论活动,因学生没有养成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列成提纲的习惯,他们的发言不够连贯,有的发言让人觉得还难以征服别人。后面的片断写作练习,学生动笔之后交流效果不错。两相对照,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口头表达也要有抓要点的意识、列提纲的习惯。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鲁人版语文高一上学期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模板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必修一《师说》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荆轲刺秦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