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18
一、观看越剧“宝黛初会”片段
请学生根据唱词归纳,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分别有什么特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玉: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明确:宝玉眼中的黛玉——美丽、脱俗、似曾相识
黛玉眼中的宝玉——与传说不一样,非俗流
二、林黛玉形象分析
1.作者借用了其他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请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看看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分别是什么样子。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文章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初进贾府,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反映了林黛玉什么样的处境、心态和性格?
明确: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表现了她细心、多虑、自尊的性格特点。
3.请说说黛玉进贾府后哪些言行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明确: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邢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4.老师简介薛宝钗的家境、性格等情况,让学生说说,二人由于身份、境遇和性格的差异会导致她们在言行上有何不同?如果请你来写“薛宝钗初进贾府”,会怎么写?
学生自由发言,重在参与,教师多加鼓励。
5.小结黛玉形象
对黛玉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刻画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聪慧而有良好的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三、贾宝玉形象分析
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
1.“只道是……”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1)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却原来……”——
(1)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分明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不是什么惫懒懵懂,反而让黛玉觉得那么的眼熟亲切。
(2)出场后的语言行动描写:
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叛逆不羁: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3.《西江月》的描写:
①诵读二词。
②分析二词的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怎么写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一语文教案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