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4-18
《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以下是祝福教案格式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 导入
播放《祝福》电影片段
同学们看到电影中的事物和我们现在截然不同,但是却真切的反应了一是时代的特征,今天我们从这里走进《祝福》。
二、课文内容探究
上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鲜活的生命,短短几年就变得如此悲惨,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求答案。
1、找出第四部分中的句段:“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1)祥林嫂为什么苦闷?(怕到阴司去,阎王把她锯开两半)又为什么高兴?(捐了门槛做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就能赎了再嫁的罪,活着不必糟嫌弃,死了不会受苦。)
(2)门槛费贵吗?(一年的工钱)表现出祥林嫂什么思想?(封建迷信思想)
2捐了门槛就能让祥林嫂重获幸福的权利吗?齐读: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变成什么样了,她怕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的思想对吗?
——四神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毁灭了祥林嫂的以为可以重新得到幸福的憧憬。捐门槛可以赎罪,被证明是不实的。她最后一线被世人宽容和原谅的希望破灭了,死后在地狱里也要受罪,这人间没有她的立足之地,死后也不能得到安息,她彻底崩溃了。正是封建迷信思想残害了她。
板书:封建迷信思想
3、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封建宗法制度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迷信思想)
——在封建思想的压制下,人们失去了美好善良的天性,变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加之迷信思想的毒害,又增加了人们的愚昧。外界不能容纳祥林嫂,最后,她自己也容纳不了自己。她身边没有一个人不把她往死里赶,她,是必死无疑的。小说营造出一个无比苍凉悲哀的世界。
4、 同学讨论归纳作者刻画祥林嫂用了哪些方法?其中最能表现祥林嫂变化的是什么(四次肖像描写做对比,眼睛和神态的描写)?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肖像、动作、语言
——勤劳、朴实、善良,坚强,敢于反抗的农村底层妇女的典型代表人物。
三、 人物形象分析
1、找出第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描写(正面、侧面),及祥林嫂两次到鲁镇,他的态度,归纳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
——讲理学的老监生,反对新党,读旧书,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实施者,他迂腐、保守、自私冷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主要人物。
2、“我”的人物形象分析
(1)“我”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文章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祥林嫂半生坎坷和不幸遭遇,在小说结构上,“我”起到线索的作用。
(2)“我”和四叔相处的融洽吗?为什么?
找出句段: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憎恶)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佯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明确:迂腐——进步 旧思想——新思想
(3)“我”遇到祥林嫂,被问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为什么会问这三个问题?(活不下去,想念儿子和丈夫,即使下地狱受罪只要能和家人见面也愿意,这人世不是比地狱更让人痛苦吗?)
对于祥林嫂的问题和她的死,“我”的反应如何?找出“我”的心理描写的关键词。(悚然、遭了芒刺一般、胆怯、觉得不安逸、自笑、总觉得不安、心突然紧缩、惊惶、渐渐舒畅起来)
对于祥林嫂全鲁镇的人都是一个态度——鄙薄,厌弃,毫无同情,为何“我”的态度如此不同?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我”?
——“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我”真正同情祥林嫂,明白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可是“我”
又软弱无奈,自寻安逸。“我”身上既表现出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进步思想,同时又暴露出其弱点。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1、社会环境:开头和结尾“祝福”景象描写有何作用(找出开头“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描进行过对比。)?
——开头“祝福”景象的描写渲染出热闹繁忙的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祥林嫂在此时寂然死去,那天空中燃放的爆竹和富人家里繁忙的景象作为她死亡的背景,反衬出她死的悲凉。深化了作品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结尾“祝福”景象的描写和开头形成首位呼应,突出主题,圆满结构。祥林嫂死后,如一粒尘埃,立刻消失在鲁镇的“祝福”中,就连她的死带来的晦气,也被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鲁镇的人们都忙着祈求幸福,连“我”也感到“懒散而且舒适”了。文章结尾透出一股强烈的悲凉之感,作者借此表达悲愤之情。
2、自然环境: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暗示祥林嫂要经受大的打击。)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在繁忙中渲染出寒冷的气氛,一个“竞”字预示着祥林嫂的突然死亡。)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渲染出悲寒的气氛,烘托出“我”沉寂的心情。)
3、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①“祝福”贯彻全文,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四次提到祝福,可视为小说的另一条线索。
②揭示小说主题。“祝福”是鲁镇的人们最重视的习俗,是人们祈祷幸福的时刻,祥林嫂却在祝福时最受打击和侮辱,最后死在的祝福声中,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
四、 合作探究
1、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每次灾难降临到祥林嫂身上时都是发生在什么季节?(春季)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
2、错误的思想有时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致人伤残甚至死亡,我们今天的社会存在这样不良的思想吗?(拜金主义、权利崇拜、)美好的人生需要正确思想观念指引,同学们会如何面对和处理?
高一下学期语文祝福教案格式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一语文教案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