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怎么写范文

编辑:

2016-04-06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C级)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

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A、贾府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威严显赫的气势

B、人物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繁琐的礼仪

四、学习反思(C级)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五、布置作业(C级)

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3.背默《西江月》二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难点

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学法指导

摘读.讨论.点评

学习过程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

(2)见王熙凤时

(3)在邢夫人处

(4)在王夫人处

(5)回贾母话时

(6)和宝玉相见时

小结:

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1)众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

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

(一)王熙凤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描眉目

(3)绘服饰

(4)见黛玉

(5)回王夫人

(二)贾宝玉

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

(1)出场前

(2)衣饰描写

(3)肖像描写

(4)两首《西江月》

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1)

(2)

(3)

(4)

四、学习反思

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

2.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三。

3.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答案)

一、语言积累

1、正字音

chi wanku guan zhuan chenhan cuan

wo chen meng cunduo wan di

2、辨字形

嫡庶 敕造 金钗 帷幄 贬谪 赦免 树杈 内帏

3、通词义

形容:形体容貌。 偏僻:偏激,不端正。 仔细:小心。

风流:风韵神态。 乖张:偏执,不驯顺。 惫懒:涎皮赖脸。

可怜:可惜。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便宜:方便。

风骚:姿容俏丽。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第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第15—16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2、明确:第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二层。

第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是第三层。

第—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三、环境描写:

A、贾府

明确:(一)(1)宏伟的外观。(课文第一段,可依据宁国府的外观来推测荣国府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五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华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和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之高;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4)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B、人物

(二)除此之外,林黛玉进贾府,她还见到了众亲戚。在贾府中生活的这些人又透漏给林黛玉了怎样的信息?(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并标记。)

明确:(1)非凡的服饰。(第1段、第5段等处)例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佛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有物质的,也有礼教的。课文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四、明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二) (答案)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明确:(1)(第3段)迎春三姐妹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第5段)王熙凤出场时,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均说明黛玉有着良好的教养,非常注意礼节。(2)(第7段)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3)(第9段)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下了”。(第10段)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邀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到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4)(第12段)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她“方才告了座,坐了”。(5)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到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6)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感觉相同,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黛玉一见,便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但黛玉只是深隐内心,宝玉却直率地表达出来。黛玉的表现固然固然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涩,但也和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小结: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 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明确:(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3)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小结: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和“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用的是“烟眉”,清,淡。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是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含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她有的是才,她是一位“才女”。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套,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谁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呢?在曹氏笔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吗?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

(一)王熙凤

明确: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其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这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更证明了这一点。“老祖宗”能够用这样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描眉目。作者一再着力描写王熙凤的眉形目态。此回借黛玉所见,告诉读者,王熙凤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不仅写其形,更写其神。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绝非温柔敦厚之形象。含着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绘服饰。作者不只写了王熙凤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细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精雕细琢,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精致地体现了王熙凤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身为荣府管家奶奶的王熙凤,她的装束自然要与荣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相协调。盛装丽服的王熙凤撑得不仅仅是她自己的门面,更是荣府的门面。这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透漏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见黛玉。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情感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她的第一句话先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赞美的话有许多种表达方式,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种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竭力赞美林黛玉,把林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悲为喜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悲为喜,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经“大哭”“呜咽”过,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位天才的表演家!真的忘记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些都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其得宠的原因。

(5)回王夫人。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掌权人。

(二)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具有反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贬斥态度)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足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时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衣饰描写:宝玉一出场便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逼凤姐。贾宝玉因其衔玉而诞,受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一身丽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但他一身华丽的装束又有别于凤姐。首先,宝玉着此装是外出去庙里烧香,且是与其父贾政同去,其衣着打扮必须与贾府的社会地位相称,必须使其父看着顺眼。所以说,如果说凤姐的盛装丽服是主动的,是顺应其性情的,那么宝玉的衣饰则在光彩照人中以青紫色为主,华丽宝贵中透着高雅之气。不过,曹雪芹重笔描写宝玉的衣饰主要是为了突出宝黛初会时,贾宝玉在黛玉眼中的形象,宝玉出场前,他在黛玉的想象中“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但当宝玉一出场,贾宝玉光彩夺目的装束使黛玉眼前一亮,原来,宝玉竟是如此一个打扮整齐、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与宝玉出场前给人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3)肖像描写:黛玉的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切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4)两首《西江月》。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之类理学先生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这些叛逆表现是其主要性格特征。词中塑造的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该词作用有二: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士的口吻,对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作者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三、课堂小结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贾府按照封建贵族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姐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人物则属于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3.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宝黛初会时,两人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内,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含贬义的评价,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大吃一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却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也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双向交流”写人法。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描写众人,又通过众人之眼来刻画黛玉,给人自然简洁、浑然天成之感。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苏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怎么写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下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

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范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