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0-22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西汉刘向所编著的《战国策》,是一篇说理及其透彻的文章。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1、了解《战国策》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学习难点】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入《战国策》再导入本文。
二、作品及有关背景
1、作品: 《战国策》又称 《国策》、 《国事 》等,是西汉末年 刘向 据历史资料整理编订而成,全书共33 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三、检查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强 qiǎng 盛 shèng 揖 xū 挟 xié 曾 céng 踵 zhǒng 恃辇 shì niǎn
郄 xì 媪 ǎo 没mò死 膏腴 yú 沟壑 hè 约车百乘shèng
2、找出通假字
(1) 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作“胥”,胥通“须”,等待
(2)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欢 (3) 必勿使反 “反”通“返”,回来
四、自读课文,翻译全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段) 1、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②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③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第二段) 2、 从文中找出触龙对太后关心的句子。
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3、 听了触龙一番嘘寒问暖的话语后,赵太后的表情有何变化? 太后之色少解。
(第三段)
4、从课文中找出触龙爱怜舒祺的句子。
①“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②“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5、关于男人和女人谁更爱幼子的问题,触龙和赵太后是如何争论的?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甚于妇人。”
太后:“妇人异甚。”
(第四段)6、触龙是怎样看待太后对子女的爱的?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7、触龙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五、学生熟读全文基础上,分析讲解触龙的劝谏艺术。
填空,理清触龙劝谏步骤,了解劝谏效果和说话艺术:
触龙 太后(神态或语言) 效果 方法
愿见太后 盛气而揖之 僵持不下
一问饮食住行 色少解 嘘寒问暖,打破僵局 缓冲法
二求舒祺之事 笑曰 爱子之情,引起共鸣
三论王位承袭 曰:“然” 旁敲侧击,心悦诚服 诱导法
四议长安君质于齐 曰:“诺……” 单刀直入,怒气全无 直入法
六、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1、学生挑出本文中刻画人物精彩的细节描写部分加以品味。
范例: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
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
②入而徐趋。
“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
③太后之色稍解。
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
太后独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
④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2、人物形象分析:
填空,太后形象分析
动作神态 语 言 性 格
盛气而揖之 老妇必唾其面 盛气凌人 溺爱幼子 自私
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
持其踵为之泣 必勿使反 慈爱善良
然 诺 深明大义
太后是一个气盛偏执、溺爱幼子,但也深明大义的女统治者形象
七、拓展:
1.试比较并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
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
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2.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对象不同,游说方法不同,然而游说结果相同,何故?
① 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② 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③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八、归纳积累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日食饮得无衰乎(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二)名词作动词 1、赵王之子孙侯者(侯:称侯,名词用作动词)
2、其继有在乎(继:继承人,后嗣者。名词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形容词用作使动)
(四)形容词作名词 念悲其远也(远:远嫁,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非弗思也
二、宾语前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三、状语后置 赵氏求救[于齐] 百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甚[于妇人]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贤[于长安君]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四、固定结构 日食饮得无衰乎?
古代汉语的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得无”可译为“该不是”、“恐怕是”
古今异义(古/今)
1、太后明谓左右(侍从,近臣/方位名词) 2、老臣贱息舒祺(儿子/叹息,休息)
3、窃爱怜之 (爱/可怜,怜悯)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男子的通称 / 妇女的配偶)
5、至于赵之为赵古: (到,上推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见课本课后练习练习二
九、作业布置: 完成《学海导航》本课练习
课后记: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