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师说》导学稿

编辑:

2015-08-14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吾从而师之

5. 之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三四段2、归纳积累文言词汇

一、 字词释义:

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则耻师焉,惑矣

惑之不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句读之不知

小学而大遗           不耻相师                      君子不齿

圣人无常师           不拘于时                      作师说以贻之

二、翻译重点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欲也难矣!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文言知识归纳与积累: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写作手法。

2、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一、文本探究:

1、这篇文章韩愈说写给谁的?何以见得?韩愈为何专门写文章给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的“古道”指的是什么?第一段又是如何阐释古人的从师之道的呢?

3、作者阐释“古道”仅仅是讲道理吗?有没有举例呢?

4、、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找出一个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概括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用了什么手法?得出什么结果?

5、通过这三组对比,韩愈有何感受?你对哪一组对比的感受最深?

二、思绪拓展:

这篇文章说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他还写给谁看的呢?

三、总结:

记得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里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也到出了一个事实:这个巨人就是韩愈所说的“师”.

学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思想的火花还在飞溅,意犹未尽,那就请同学们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也写成一篇文章来和大家交流。

四、巩固提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8.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其如土石何?

10.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 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附:答案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退之    韩昌黎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文集》

二、1.yú  cháng dān  tán   dóu   fǒu  yú  pán  zhuàn   yí

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三、1、本来  ;因此 ;道理; 存在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四、1“受”通“授” 传授    2、(1)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4)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五、 1 师 ① 名词,老师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名词作动词,学习      2、乎①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②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①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②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③代词,他的    4.、而(1)连词表承接(2)连词,表转折 (3)连词,表承接    5、之(1)结构助词,的(2)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课时

一、超出;比……低下; 以……为耻;糊涂;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圣人/圣明;愚昧的人/愚昧;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拜别人为师;看不起;固定的;被;赠送。二、翻译重点句子: 1、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4、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三、(一)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 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