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2
1、学情分析:
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预习课文,但是对这一学习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学生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如果学生表述不全,应帮其分析思路特点,给予其正确的认知指导,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由题入文,解题、猜题,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文意、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掌握圈点批注的品文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再通过迁移练习来巩固、训练、提高。
【教学方法及手段 】
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训练并互动交流,老师分析小结后再让学生迁移训练并展示、交流成果。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最能体现对话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老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是一个指导者。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在回顾前边学过的两篇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之后,引出《囚绿记》,指出:这篇文章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阶段再学,会有什么收获呢?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学习由题入文和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二〉品析文章标题:
先例举几篇已经学过的课文标题,分析其对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让学生探讨本文为什么要以“囚绿记”为题目。让学生明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之后指出要想对题目理解得深刻,还是要回到文章中,结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综合分析而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学习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老师先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囚绿记》一文重点描写的情节是“囚绿”,要把握作者囚绿的原因,应注意文中哪些语言信息?请你找出来并做批注。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批注,必要时小组讨论,完成后在全班交流圈点与批注情况,老师引导小结,告诉学生在赏析文章时要抓住重点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圈点批注,可以做到对信息筛选整合,最终解决问题。并指出圈点时要注意语句之间的关联,批注时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揭示背景与主旨的语句和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挑出来批注,互相交流后老师归纳小结:圈点批注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这些重点语句对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文章的艺术特点都很有帮助。这样的语句有文眼句、主旨句、接榫句、警策句、情感共鸣句等,同时指出抓重点词语的道理是一样的。整个过程先由学生练习、活动,然后老师发现问题,指导总结,再由学生练习、交流,老师指导、评价、总结后转入下一环节的迁移巩固练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老师的指导作用。
〈四〉学生迁移练习:
让学生对精短美文《遍地黄金》做圈点批注。老师把学生共同批注的地方进行展示,让他们通过比较、讨论,进一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要领,强化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落实。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还学习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油菜花”这些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
〈六〉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问题的落实,进一步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圈点批注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进行总结,并交流《遍地黄金》的圈点批注情况。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囚绿记教案集(6)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广大师生喜欢本文,点击查看更多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