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范文: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

编辑:

2016-08-31

2.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IB)等于(  )

A.{1}    B.{1,2}     C.{2}    D.{0,1,2}

答案:D

例2 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 ,A∩(∁UB)={3,5},(∁UA)∩B={7,19},(∁UA)∩(∁UB)={2,17},求集合A,B.

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 解决.

解:U={2,3,5,7,11,13,17,19},

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图8所示,

图8

∴A={3,5,11,13},B={7,11,13,1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

变式训练

1.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图9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图9

A.M∩[(∁IN)∩P]

B.M∩(N∪P)

C.[(∁IM)∩(∁IN)]∩P

D.M∩N∪(N∩P)

解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

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IN)∩P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IN)∩P].

答案:A

2.设U={1,2,3,4,5,6,7,8,9},(∁UA)∩B={3,7},(∁UB)∩A={2,8},(∁UA)∩(∁U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

解析:借助Venn图,如图10,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

图10

答案:{2,4,8,9} {3,4,7,9}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4.

【补充练习】

1.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UA的意义.

解: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U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UA中元素应当满足2x+1≤0.∴∁U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

2.如图11所示,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

图11

解析: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M,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M,P的交集的交集,即(∁US)∩(M∩P).

答案:(∁US)∩(M∩P)

3.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UA)∩(∁UB)={2},(∁UA)∩B={1},则A等于(  )

A.{1,2}   B.{2,3}   C.{3,4}   D.{1,4}

解析:如图12所示.

图12

由于(∁UA)∩(∁UB)={2},(∁UA)∩B={1},则有∁UA={1,2}.∴A={3,4}.

答案:C

4.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U(S∪T)等于(  )

A.      B.{2,4,7,8}     C.{1,3,5,6}     D.{2,4,6,8}

解析:直接观察(或画出Venn图),得S∪T={1,3,5,6},则∁U(S∪T)={2,4,7,8}.

答案:B

5.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IB)等于(  )

A.{1}     B.{1,3}     C.{3}     D.{1,2,3}

解析:∵∁IB={1,3},∴A∪(∁IB)={1}∪{1,3}={1,3}.

答案:B

拓展提升

问题: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 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

(1)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

(2)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

分析: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的各种类型,然后根据题意写出它们的运算,问题便得到解决.

解:设全集为U,A={只解对甲题的学生},B={只解对乙题的学生},C={甲、乙两题都解对的学生},则A∪C={解对甲题的学生},B∪C={解对乙题的学生},

A∪B∪C={至少解对一题的学生},∁U(A∪B∪C)={两题均未解对的学生}.

由已知,A∪C有34个人,C有20个人,

从而知A有14个人;B∪C有28个人,C有20个人,所以B有8个人.因此A∪B∪C有N1=14+8+20=42(人),∁U(A∪B∪C)有N2=50-42=8(人).

∴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42个人,两题均未解对者有8个人.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

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

作业

课本习题1.1A组 9,10,B组 4

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

备课资料

【备选例题】

【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

解:y=x2-4x+6=(x-2)2+2≥2,A={y|y≥2,y∈N},

又∵y=-x2-2x+7=-(x+1)2+8≤8,∴B={y|y≤8,y∈N}.

故A∩B={y|2≤y≤8}={2,3,4,5,6,7,8}.

【例2】设S={(x,y)|xy>0},T={(x,y)|x>0,且y>0},则(  )

A.S∪T=S       B.S∪T=T   C.S∩T=S       D.S∩T=

解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S,所以S∪T=S.

答案:A

【例3】某城镇有1 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_户.

解析:设这1 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图13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填966.

图13

答案:966

【知识拓展】

差集与补集

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

例如,A={a,b,c,d},B={c,d,e,f},C=A-B={a,b}.

也可以用Venn图表示,如图14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

看完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推荐的高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范文,相信老师对教学设计、规划也有了更清楚的掌握,更多参考资料尽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范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北师大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范文:集合的基本关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威廉希尔app 高中教案频道为考生提供最新最权威的高一数学教案大全、高一数学教案指导、数学教案素材以及数学教案模板等相关教案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