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09
【摘要】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等差数列学案”欢迎大家进入精品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知能目标解读
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会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函数的观点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4.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5.能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点拨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
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运用.
学习方法指导
1.等差数列的定义
(1)关于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关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起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②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尽管等于常数,这个数列也不一定是等差数列,因为这些常数不一定相同,当这些常数不同时,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③求公差时,要注意相邻两项相减的顺序.d=an+1-an(n∈N+)或者d=an-an-1 (n∈N+且n≥2).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只需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an+1-an是同
一个常数(或an-an-1 (n>1)是同一个常数).这里所说的常数是指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注意: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式:an+1-an=d(d为常数).若证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可举一个特例进行否定,也可以证明an+1-an或an-an-1 (n>1)不是常数,而是一个与n有关的变数即可.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通项公式的推导常用方法:
方法一(叠加法):∵{an}是等差数列,
∴an-an-1=d,an-1-an-2=d,
an-2-an-3=d,…,
a3-a2=d,a2-a1=d.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an-a1=(n-1)d,
∴an=a1+(n-1)d.
方法二(迭代法):∵{an}是等差数列,
∴an=an-1+d=an-2+d+d=an-2+2d=an-3+3d=…=a1+(n-1)d.
即an=a1+(n-1)d.
方法三(逐差法):∵{an}是等差数列,则有
an=(an-an-1)+(an-1-an-2)+(an-2-an-3)+…+(a2-a1)+a1=a1+(n-1)d.
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以后解决数列题的常用方法,应注意体会并应用.
(2)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N+,则an=am+(n-m)d.推导如下:∵对任意的m,n∈N+,在等差数列中,有
am=a1+(m-1)d ①
an=a1+(n-1)d ②
由②-①得an-am=(n-m)d,
∴an=am+(n-m)d.
注意: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变形整理可得an=dn+a1-d,从函数角度来看,an=dn+(a1-d)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d≠0时)或常数函数(d=0时),其图像是一条射线上一些间距相等的点,其中公差d是该射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从上面的变形公式可以知道,d= (n≠m).
(3)通项公式的应用
①利用通项公式可以求出首项与公差;
②可以由首项与公差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③若某数为等差数列中的一项,可以利用通项公式求出项数.
3.从函数角度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图像
由an=f(n)=a1+(n-1)d=dn+(a1-d),可知其图像是直线y=dx+(a1-d)上的一些等间隔的点,这些点的横坐标是些正整数,其中公差d是该直线的斜率,即自变量每增加1,函数值增加d.
当d>0时,{an}为递增数列,如图(甲)所示.
当d<0时,{an}为递减数列,如图(乙)所示.
当d=0时,{an}为常数列,如图(丙)所示.
4.等差中项
如果在数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
那么A叫做数a与b的等差中项.
注意:(1)等差中项A= a,A,b成等差数列;
(2)若a,b,c成等差数列,那么b= ,2b=a+c,b-a=c-b,a-b=b-c都是等价的;
(3)用递推关系an+1= (an+an+2)给出的数列是等差数列,an+1是它的前一项an与后一项an+2的等差中项.
知能自主梳理
1.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 是 ,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
3.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要证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只要证明:当n≥2时, .
(2)如果an+1= 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那么数列{an}是 .
(3)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 .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它的推广通项公式为 .
5.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当d>0时,{an}是 数列;当d=0时,{an}是 数列;当d<0时,{an}是 数列.
[答案] 1.差 同一个常数
2.a与b的等差中项
3.(1)an-an-1=d(常数) (2)等差数列 (3)
4.an=a1+(n-1)d an=am+(n-m)d
5.递增 常 递减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应用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an=3n+2;
(2)an=n2+n.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定义,看an+1-an是否为常数即可.
[解析] (1)an+1-an=3(n+1)+2-(3n+2)=3(n∈N+).由n的任意性知,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2)an+1-an=(n+1) 2+(n+1)-(n2+n)=2n+2,不是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说明] 利用定义法判断等差数列的关键是看an+1-an得到的结论是否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若是,即为等差数列,若不是,则不是等差数列.至于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列,这些不再是我们研究的范畴.
1 n=1
变式应用1 试判断数列{cn},cn= 是否为等差数列.
? 2n-5 n≥2
[解析] ∵c2-c1=-1-1=-2,
cn+1-cn=2(n+1)-5-2n+5=2(n≥2).
∴cn+1-cn(n≥1)不等于同一个常数,不符合等差数列定义.
∴{cn}不是等差数列.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a5=11,a8=5,求a11.
[分析] 利用通项公式先求出a1和d,再求a11,也可以利用通项公式的变形形式an=am+(n-m)d求解.
[解析] 解法一: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已知,得
a1+4d=11 a1=19
解得 .
a1+7d=5 d=-2
∴a11=19+(11-1)×(-2)=-1.
解法二:∵a8=a5+(8-5)d,
∴d= = =-2.
∴a11=a8+(11-8)d=5+3×(-2)=-1.
[说明] (1)对于解法一,根据方程的思想,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a1和d,确定通项,此法也称为基本量法.
(2)对于解法二,根据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为:am=an+(m-n)d,m,n∈N+,进一步变形为d= ,应注意掌握对它的灵活应用.
变式应用2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0=29,a21=62,试判断91是否为此数列中的项.
a10=a1+9d=29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有 ,
a21=a1+20d=62
解得a1=2,d=3.
∴an=2+(n-1)×3=3n-1.
令an=3n-1=91,得n= N+.
∴91不是此数列中的项.
命题方向 等差中项的应用
[例3] 已知a,b,c成等差数列,那么a2(b+c),b2(c+a),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
[分析] 已知a,b,c成等差数列,由等差中项的定义,可知a+c=2b,然后要证其他三项a2(b+c),b2(c+a),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同样考虑等差中项.当然需用到已知条件a+c=2b.
[解析] 因为a,b,c成等差数列,所以a+c=2b,
又a2(b+c)+c2(a+b)-2b2(c+a)
=a2c+c2a+ab(a-2b)+bc(c-2b)
=a2c+c2a-2abc=ac(a+c-2b)=0,
所以a2(b+c)+c2(a+b)=2b2(c+a),
所以a2(a+c),b2(c+a),c2(a+b)成等差数列.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中项的应用,如果a,b,c成等差数列,则有a+c=2b;反之,若a+c=2b,则a,b,c成等差数列.
变式应用3 已知数列{xn}的首项x1=3,通项xn=2np+nq(n∈N+,p,q为常数),且x1、x4、x5成等差数列.求:p,q的值.
[分析] 由x1、x4、x5成等差数列得出一个关于p,q的等式,结合x1=3推出2p+q=3,从而得到p,q.
[解析] 由x1=3,得2p+q=3, ①
又x4=24p+4q,x5=25p+5q,且x1+x5=2x4,得
3+25p+5q=25p+8q, ②
由①②得q=1,∴p=1.
[说明] 若三数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b为a,c的等差中项,这个结论在已知等差数列的题中经常用到.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
[例4] 某公司经销一种数码产品,第1年获利200万元,从第2年起由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利润每年比上一年减少20万元,按照这一规律如果公司不开发新产品,也不调整经营策略,从哪一年起,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
总结:新的学期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等差数列学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标签:高一数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