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3-12-11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威廉希尔app 编辑了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岢觥蹲收缕罚魑母锬谡男路桨浮�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onth="6" Day="5"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4.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3)作用:⑴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⑶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地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1、时间:
5、诞生的意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合作条件:
①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结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
(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①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②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失败:
▲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②国民党右派的背叛;③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考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1.背景:(1)八七会议前后,右倾错误逐步得到纠正。(2)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爆发: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等。
3.影响: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克服了党的思想、组织混乱,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工农武装割据”: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3”)
①武装斗争
A.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两大起义的局限性:仍然坚持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B.1930~1931年红军的三次反“围剿”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根据地建设:
A. 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巩固了……
B.政治建设: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1)内部: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博古、李德等左倾错误的领导。
(2)外部:①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②共产国际左倾政策的影响。
2.经过:中央根据地——渡过湘江——改道贵州——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
(1)开始: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2)转折:1935.1 遵义会议
①内容: 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②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
(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重庆谈判:
1.时间:
2.成果:国共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局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
(四)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晋冀鲁豫刘邓大军横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意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人民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
战役
|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
时间
|
1949.9-11
|
1948.11-1949.1
|
1948.11-1949.1
|
部队
|
东北解放军
|
中原、华东解放军
|
东北、华北解放军
|
指挥
|
林彪
|
刘邓、陈毅
|
林彪、聂荣臻
|
成果
|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
歼敌55万,长江北岸解放
|
歼敌52万,华北解放
|
意义
|
歼敌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
|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近代史从此结束;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志;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考点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七七事变: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2)特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党外合作,分头抗战,相互配合;军民抗战,贯穿始终。
(3)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抗战的史实:
(1)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延安、广泛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变幻无穷的游击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 华北地区 百团大战
(4)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4.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制定的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执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路线。
(3)不同点:依靠力量;抗战前途;代表利益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1.胜利原因:
(1)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3)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特别是广大华人华侨的无私援助。
2.胜利意义:
(1)国内: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各位同学和老师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开拓思维,注重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威廉希尔app 伴你成长!标签:高三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