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岳麓版历史高二上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模板

编辑:

2016-07-29

探究讨论二:当时有学者认为荀子非儒者?你的看法如何?阐明理由。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能够区分孟子和荀子。

探究讨论:孔孟荀思想之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2、道家学派

师:请同学介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和基本主张。

探究讨论: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3、墨家学派

师:请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及主张

学生总结: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2)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探究讨论五: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兼爱”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非攻”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兼爱”、“非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

4、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师:请同学介绍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 ,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

(2)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

(3)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探究六: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其它各家思想简介: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

二、探究“百家争鸣”的原由

师: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三、感知“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起了影响深远的促进作用。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