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酝酿中的变革导教案

编辑:

2014-06-23

答 案

【自主学习】

一、大势所趋——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2.政治上: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日趋完善

(二)国内背景:

1.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对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二、新思想的演进——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1. “ 师夷长技以制夷”

2 “自强”“求富”

3. 君主立宪制,思想先导

4.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5.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度, 教育制度。

三、 士人干政

1.公车上书

2.保国会,提出了保国、保种、保教。

【合作探究】

一、大势所趋

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1)经济上:欧美列强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2)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说明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

2.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1)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②洋务运动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刺激作用;

③“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些觉醒的国人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作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

④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维新思想的演进

1.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末,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新思想演进的历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各是什么?他的思想分别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康 有 为 梁启超 严复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

思想 借孔子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宣扬“民权论”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特点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思想

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未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

思想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

3.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

⑴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

⑵根据国情采取的一种策略,减少变革阻力。

⑶维新派保守、软弱、没有打出自己鲜明旗帜

4.请比较抵抗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不同点:

①阶级属性不同:前两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以奕沂、曾国藩等人为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抵抗外国侵略;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故前两者学习西方是“中体西用”,后两者主张全方位学习西方。

③目的不同:前两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三、士人干政——宣传维新思想

(一)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

1.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及亚当•斯密《原富》。

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1)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顽固势力的恐慌和仇恨。双方开展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①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3)性质: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4)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

(1)背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

(2)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

(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

(4)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创办报纸,学会,学堂;

(1)报纸:康梁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曾任在上海《时务报》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2)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

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预示着维新运动高潮即将来临。

(3)学堂:广州的万木草堂(康有为),后长沙时务学堂。

(4)作用:起到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的作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二)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随堂练习】

1D 2D 3B 4B 5C 6B 7C 8A

【课后作业】

9.阅读下列材料:

(1)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2)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偏见),影响历史真实。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10.解析: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总结:高二历史教案:酝酿中的变革导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小编推荐

高二年级历史神圣抗战的开始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