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

编辑:sx_songj

2014-06-23

摘要: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依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自上而下的改革》导学案

【课前预习】

1.1861 年3月3日,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_________”,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知识梳理】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________________。

2、改革文献:《 1861年2月19日宣言》、《________________》。

3、改革目的:

4、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除________________,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________________由地主决定;份地须________________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 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

5、改革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①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保留大量________________,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 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措施 影响

政治

司法

军事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特点:

(2)工业:

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____________的过渡。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______产量跃居世界第一,_______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______建设发展快。

(3) 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

(4)原因:

【知识探究】

1、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

2、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巩固练习】

1、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4、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 封建农奴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俄国禁止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C.俄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极端缺乏 D. 俄国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

5、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答案

【课前预习】参见课本

【知识梳理】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 革。

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4、主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加以概括)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

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5、改革评价:

(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

①作用: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①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哪些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措施 影响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 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2)工业:

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3)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

(4)原因:

①农奴制的废除。

②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 扩大了国内 市场,提供了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③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④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知识探究】

1.(1)两面性:农奴制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和不彻底性。

(2)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通过赎买份地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 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没有结束沙皇政府的专制制度;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没有完全变 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农奴制残余还保留着;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所有制不变,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3)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有经过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由新兴的阶级进行的革命才能彻底革除封建制度及其生产关系。)

2.提示: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够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3.提示:政治近代化、军事近代化、经济近代化以及思想近代化(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 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巩固练习】

1.C 2.D 3.C 4.B 5.D 6.C 7.A 8.C 9.D 10.A

11.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总结:高二历史教案: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小编推荐

历史蒋家王朝的覆灭教案高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