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3
青瓷与白瓷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表现为前者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碧绿无瑕;后者胎色较淡,釉色洁白匀净。然而为什么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不是白瓷呢?这主要是古代制瓷原料及工艺所决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要烧出纯然一色的白瓷,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除铁技术(上等白瓷的胎和釉中的含铁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而在古代烧造瓷器因条件所限,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含铁量在1至3%左右的瓷土,就首先烧成了美丽的青色或青绿色的青瓷。青瓷早于白瓷出现,也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关联。例如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形成人们尚青的审美情趣。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各族人民多追求一种以白色为美的旨趣。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白瓷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出现在窑业历史悠久、制瓷业颇为发达的南方的原因之一。
三、列表区分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目的 性质和特点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 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法导航】
整体把握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世界地位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各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其自身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在学习时要注意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查阅下列概念: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资本主义萌芽等。
第二、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将青铜冶铸、冶铁炼钢、瓷器制作、丝织技术的发展情况,按照不同时期分别展现出来,还可以将课本没有具体介绍的造纸业、漆器制造业、棉纺织业等行业也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第三、我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上长期居领先地位,素称发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学习时要充分认识其特殊地位。
第四、可以 收集“南海一号”、“南越王墓”、海上丝绸之路等有关资源,领略古代手工业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五、要注意学会认识、鉴赏文物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高超成就的文物很多,包括金属制品、瓷器和纺织品等各个方面,如司母戊大方鼎、唐朝的“唐三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的典型代表,也是古代中国人创造高度发达文明的典型例证;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代替的物品,所以每一件文物都是国家的瑰宝,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与盗窃、倒卖文物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小资料】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1972年3月至7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基本完整的丝织物和服饰达一百余件。在这批丝织物中,最抢眼的是“素纱襌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墓主是第一代軑侯利苍的妻子。她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后几年。作为第一代軑侯妻子随葬品的“素纱襌衣”是两千一百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反映了西汉初期我国养蚕、缫丝、织造的高超水平。 素纱襌衣,身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领口和袖口有较厚重的绛色缘边。如果除去缘边,重量仅为半两多点。根据计算,这种衣料每平方米仅重12至13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
高级的纱料,并不以纺织的空隙多为好,而主要是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在纺织学上,衡量纤度有专用的计量单位,每9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1克,其纤度称“一旦”。旦数越小,纤维越细、越好。现在生产高级丝织物乔其绢,其纤度为14旦,而素纱襌衣纤度竟然只有10.5至11.3旦。
对此,有人质疑:人类发明衣裳,原本是为保暖遮羞,素纱襌衣既不能保暖,又不能遮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怎么穿呢?
素纱襌衣的命名是从材料品类和形制特点两个方面着眼的,“素纱”,是说制作衣裳的材料用的是没有染色的白纱;“襌衣”,是说衣裳的形制是没有衬里的。《礼记•玉藻》:“襌为絅”。郑注:“絅,有衣裳而无里。”由此可见,襌衣就是单衣。
如果从功用方面命名,素纱襌衣也可以称为“景衣”、“絅衣”、“褧衣”。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仪礼•士昏礼》时说:“景与絅、褧,音相近,义正同。”从功用方面上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是合乎景衣或褧衣要求的。素纱襌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课教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