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7-14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解池
实验:
分析:
电极:阴极:与电源“-”相连,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泊“+”相连,2C1-2e=C12↑,发生氧化反应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4、电子的流向
阳极 → 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 → 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 → 阴极 阴离子 →阳极
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4年高二化学教学设计:电解池(第一课时)导学案,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知识点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
标签:高二化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