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9-13
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导 入 新课。
2、 新 课 教 学
|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
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 |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 |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
倾听 |
|
|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 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 |
联系生活实际 |
|
【过渡】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
|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
|
【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
|
|
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
|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
|
学生思考、阅读
|
|
|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二、分类的方法 1、 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如果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
|
|
|
【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 |
倾听、思考。 |
|
|
【板书】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标准:阴离子、阳离子 【巩固练习】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 |
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做练习。
|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
|
【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把化学书分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 3、 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回答。
【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可以再分类。
【过渡】我们刚才都是对物质进行分类,那初中学习过这么多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
讨论、填表。
|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
|
3. 课内总结 |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知识系统化。
|
|
|
4、巩固练习 |
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 1、铜、金、银、钠 2、NaCl、KCl、Cl2、BaCl2 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 备选习题:p29 第1、2题 |
|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 |
【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 |
|||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二、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化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