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25
(3)过渡型 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刚开始阶段,由于出生率没有保持同步下降,因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随着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后来,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但是,同期的出生率仍然远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过渡型”,基本上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这一类型在二战以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明显。在现今世界,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如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4)现代型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人口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以后,由于人们的认识提高,对自身的繁衍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与死亡率的水平几乎相当,人口发展表现为低增长或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现代型”,它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即属此类型。如德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等国。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列表、读图。针对上述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重要特征及其地区分布等列表进行对比,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
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分布
3.分析上述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发展、变化,我们还可了解到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情况,请同学们读图1.1,分析转变,得出结论.
从上图可以看出:
(1)转变前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转变开始,先从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开始,而这时的出生率基本不变;
(3)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也开始明显下降;
(4)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而出生率也下降到一定水平并稳定下来,转变基本结束;
(5)转变后阶段,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阶段。
为便于学生直观对比,我们列表如下:
问题1:从上图表可以看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请同学们分析其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最后老师给出答案)
我们知道,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从人口增长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总体上应该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当然个别时段可能死亡率暂时高于出生率)。否则,全球人口不会达到如今的60亿之多。从人口的数量变化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改善。具体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人类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生命保障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直接地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而影响到死亡率的下降。教材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时,都强调了死亡率的高低及各类型死亡率升降趋势,并说明了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从另外的分析人口统计数字的角度看,由于数字分析时实际并没有直接看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看到的是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而死亡率的下降,隐性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当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类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如西欧、北美)或靠政府的自觉措施(如中国)而产生变化。人们从追求多生子女、养儿防老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追求社会文明道德的发展,追求自我精神的发展;生育行为从早生多育转变为晚婚少育,从而造成生育率的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实际上,在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一般也高。这是因为当地人们只有用多生育一些孩子来弥补死亡率高而造成的人口数量下降。
(承转)从上面的内容分析我们知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表现在当今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不一致,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何,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板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照表格内容,了解各大洲、各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哪类,各有何特点。
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老师作总结、概括。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前面我们还提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由于其各自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他们各自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讲述。
(1)发达国家的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的出生率还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例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5%~0.8%之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低到0.2%的水平。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虽然从总体上看处于“过渡型”,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别却很大。
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1997年的出生率高达4%,自然增长率高达2.6%。其中一些国家的出生率超过或接近5%,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产也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高达3%以上,自然增长率超过2%。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参见课文表1.3中的内容)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韩国的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为0.9%;还有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古巴的出生率为1.4%、死亡率为0.7%、自然增长率为0.7%。在我国,由于从七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力开展,人口转变速度较快,人口出生率在1977年就降到2%以下,死亡率基本稳定在低水平,因此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这说明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目前正在向低出生、低增长阶段过渡,已接近“现代型”。预计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可真正稳定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生率为3.4%、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2.3%。
问题2: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课本中的表1.2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并结合表下注解,从年龄结构方面找原因,老师并要补充一些年龄分组数字供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上述现象原因,我们从表下注解中对此有了简单的解释,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进一步用数据来验证。假定有两个总数相同的人口群,各自的年龄结构与分年龄组死亡率见下表:
年龄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总计 |
|
甲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死亡率(%) |
0.5 |
0.6 |
|
20.93 |
|
乙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死亡率(%) |
0.8 |
0.7 |
2.2 |
0.81 |
由上表看出,分年龄组死亡率甲人口小于乙人口,说明实际上甲人口的死亡率比乙人口小,但计算出总的人口死亡率甲人口却大于乙人口。这就是人口年龄结构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课堂小结]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所以,人口再生产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基础内容,我们对此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同学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其中的四种类型。我们最好采用比较法、分析法来掌握,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判断,化理论知识于实践之中。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地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地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