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编辑:sx_wuqb

2013-12-09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威廉希尔app 编辑了高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从容说课

 

基于前两节的,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地球自转的方向”知识进行拓展,想象在两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建立地球顺时针和逆时针自转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也很难看懂书中13页给的图1.15“恒星日和太阳日”。有条件的制作课件可以改善图示,拉长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把恒星只画成一个,辅以直观的动画效果,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应该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要强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含义、地球到达该点时的时间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

 

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到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关系,晨线与昏线的区别及判断方法。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引导学生对书中17页“读图思考”进行探究,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和总结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并需反复练习、订正和讲解,才能完成此教学任务。教材没有对“地转偏向”作要求,但后面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中有所涉及,因此教学中可略讲一二,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清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关系,知道黄赤交角23°26′的含义,重点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打下基础,讲解中还要把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与远日点、近日点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并练习加以巩固。书中20页的“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解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探究能力。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变化及太阳辐射强弱变化的体会,这些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带来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书中20页图1.25,以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具有季节性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使太阳辐射也呈现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而导出天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进行分步显示讲述,学生一目了然)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图1                  图2                   图3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

 

(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生:自转了一周多。

 

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       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生: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共同规律。

 

生:在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师:非常好。下面阅读教材P14地球自转的证明。

 

生:(阅读)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生: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很好!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同时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       30 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以下表格分别在教学中投影,最后完整显示)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探究内容:

 

(1)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来解释两个自然现象。

 

探究办法、过程:演示、讨论、竞赛的方法。

 

(活动)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面来做一个活动。先找两个同学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生:(用地球仪演示)

 

师:都很好。说明大家基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再看书15页活动的内容,看谁先把书中的表格填出来。先填出来的就举手。

 

生:(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师:活动3要求我们同学能解释两个现象,分成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能先解释第一个现象?

 

生:(小组代表抢答)恒星被看做是固定不动的。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转动,其结果是恒星看起来运动起来了。

 

师:答案非常准确。哪一个小组能解释第二个现象?

 

生:(小组代表抢答)地球公转时,我们北半球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慢,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多,达到186天,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少,只有179天。

 

探究结果:熟练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空白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生:(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agedata title=未标题-1 src="file:///C:DOCUME~1AdminLOCALS~1Tempmsohtml11clip_image015.jpg">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2004agedata title=未标题-1 src="file:///C:DOCUME~1AdminLOCALS~1Tempmsohtml11clip_image016.jpg">

 

(1)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为       0:00,NB为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

 

答案:(1)60°E  180°(2)22日  4:00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

 

探究内容:读书P17图1.21

 

(1)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分析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4)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

 

探究办法、过程:读图分析,共同探讨

 

探究结果:

 

(1)共同找出国际日界线,看它与180°经线的关系。

 

(2)东十二区的时刻最早,西十二区的时刻最晚。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迟。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4)比方说,新疆和我国东部时差两小时,因此全国高考开考时间的安排要统筹照顾。

高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和老师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