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3-12-09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下面这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通过视频引入新课,用设问法引出地震波的概念。
教师提问:地震波可以分为哪两类呢?
学生回答
波和横波各有什么特性?(学生根据教材回答)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板书:地震波 分类 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展示结果并讲解
教师提问: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学生回答后引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图。
对图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
分析图的过程中讲解不连续面的的定义,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在图中分析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发生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大家再仔细分析在内核中波速发生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学生3人一组讨论
教师总结:
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固态
内核:纵波的波速增加
刚才同学们做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回答的很正确,下面我们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各圈层的特点?
投影课本上的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师对比课本的图和在课堂中画出的图对比找出多了什么?
教师分析讲解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所在的深度。以及软流层所在的范围。
学生讨论填表
圈层名称 范围 深度 主要特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填完后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画出来且介绍内部圈层。
课堂总结: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二)、水圈
1.概念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特点
①连续(各种水体处于不停的运动和转化之中);
②不规则(水圈没有固定和规则的形状);
③循环运动。
3.组成 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三) 生物圈
①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③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总结: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以及岩石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课堂练习 :
1 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
概念是 (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3,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
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请同学联系所学知识来设想一下,我国地质工作者是怎么完成这一勘探工作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高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和老师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标签:高一地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