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wh867 > 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 语文

2014语文会考复习资料:《论语》选读

编辑:sx_xiexh

2013-12-03

高中会考是衡量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语文会考复习资料:《论语》选读,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会考要求:初步理解经典文化论著《论语》。①掌握10课教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②了解对话语体,感受文学色彩。③理解教读课文所体现的“仁”、“礼”、“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等思想,感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④了解儒家经典著作,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例1(2012浙江会考)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 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答案:D

【例2(2011浙江会考)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_予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 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

答案:D

【试题分析】例1选自《诲人不倦》,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中的“锲而不舍”在论述中没有体现。例2选自《为政以德》,借用“风”和“草”的比喻说明“子欲善而民善矣”的道理,就是说希望统治者能为政以德。很显然D项是不符合为政以德的思想。

复习指要①对选用的《论语》片段出自哪篇课文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对理解选择项很重要,有助于用排除法来选出不符合这篇课文的选项。②要掌握会考篇目中规定的《论语》选考课文表达的中心意思。特别要掌握这五篇课文中所选的语段:《为政以德》、《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诲人不倦》、《中庸之道》。③对《论语》选读能够从知识、思想、文化的层面作准确的理解。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语文会考复习资料:《论语》选读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语文会考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

2013年高中语文会考复习: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标签:语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