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始终勿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

编辑:sx_xingt

2013-03-25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时事政治:始终勿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时事政治:始终勿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

半月谈2012年第15期半月评论

始终勿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

《半月谈》2012年第15期 作者/朱昔群

7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时强调指出,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人长时间以来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看做党的优良传统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三大作风提到了哲学的高度,认为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结合当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认识毫无疑问是对的,是对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是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正是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最大区别。也是共产党相比国民党的最大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说到底就是为政者要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立场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工作方法要求为政者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之前的政治历史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现代政治理论也揭示.政党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政党执政的正当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综观政治发展史,密切联系群众符合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革命或执政的最根本要求,哪个政党能比较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哪个政党便具有相比其他政党或政治势力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取得的所有成就,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与这个优势分不开的。

回顾过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正是因为这个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面向未来,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可持续执政,就必须在未来的日子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和持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那么,如何进一步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首先要主动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一年前,胡锦涛总书记的提醒至今仍振聋发聩。脱离群众的危险位列“四大危险”之一、执政党与革命党最大的不同,是政治地位的变化,从政权的反抗者变成政权的执掌者我们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环境,同时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要防范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依法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其次,要把群众路线制度化,建立保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运行机制。长期以来,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路线更多地属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范围,表现为党的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的保障机制是思想教育和整顿作风。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被充分认识的今天,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一系列保证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把群众路线从作风升华成制度。

最后,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与民主建设联系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内民主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和走群众路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大深化了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认识,认识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们同样有必要把群众路线与党内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要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除了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方法的训练外,还要本着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不断继续加强各项民主制度的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之一,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靠这些优势起家,靠这些优势成就伟业,也一定能够发挥这些优势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

【总结】2013年威廉希尔app 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时事政治:始终勿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更多频道: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学

标签: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