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高中政治学

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当代国际社会考点

编辑:sx_zhangwl

2013-01-23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高中政治学文章: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当代国际社会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当代国际社会考点

易混点:

误区一: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注意: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新型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误区二:民主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专政是对极少数人而言。这就是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关系。

注意:民主和专政都是有阶级性的,而不是多数人和少数人的问题。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误区三: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误区四: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不受限制的权利和自由。

注意: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误区五: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包括在制定法律时的平等参与。

注意: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误区六: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时常发生矛盾,可见在我国,二者的关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观点是不对的。

注意: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误区七:选举与自己无关,选谁都可以。

注意: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

误区八:直接选举绝对优于间接选举。

注意: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都在着优缺点。

误区九:差额选举就是比等额选举好。

注意:对于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我们必须要学会全面的分析。

误区十:城市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形式。

注意: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并不是国家机关。它们仅仅是居民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误区十一:公民可以任意行使监督权。

注意:公民必须依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复习过程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分析当前“藏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分析西部边疆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以及国内破坏安定团结因素的存在;可结合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做法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十分重要等。

2.命题前瞻:(1)本部分要求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准则(权利义务)、途径方式。近年来,高考在本专题常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权利等。本部分考查的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在注重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运用新情境和热点材料考查考生解读、提取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等。(2)在2010年高考备考中,应注意以下热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典型事件,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社会征求意见,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义务、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我国人权的最大保障等。

【真题再现】

[例1](2008·广东卷)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选举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建议反映了

A。人大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

B。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C。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答案解析】D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只享有部分国家立法权,所以A、B项错误,不能选。题干知识涉及人大代表的选举,C项与题意不符。

【名师点睛】解选择题时定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可以将长句读短,把握题干的主旨,此题很多考生误认为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而错选择A项。

[例2](2008·山东卷)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的课题研究为背景资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探究题。在考查国家性质、基础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意义等知识的同时,还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各个层面的能力,能力考查非常全面。

【答案】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②村民选举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较高的参选率说明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养逐步提高。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若答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名师点睛】解题时应注意审题,抓住设问中的关键字词,如此题“政治生活”、“全面简述”等。答题时要围绕基础群众自治这一核心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根本原因、意义)、怎么做(途径)几个角度回答。答案组织要体现逻辑性,运用学科术语表述,语言精练。

第八讲 当代国际社会

【复习要点】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2)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者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或协议,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3.联合国:宗旨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当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含义、内容与形式: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国家间发生分歧或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要协调国家间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安全观、利益观,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和平发展。

(3)国家力量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我们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从公民角度来说,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三)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力,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善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四)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国际斗争的焦点。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怎样应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五)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五)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内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精髓: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2.为什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的。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3.如何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发展。(来源:新东方)

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

标签:高中政治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