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高中政治学

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实践考点

编辑:sx_zhangwl

2013-01-1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高中政治学文章: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实践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3届高考政治名师导学 实践考点

  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面对生活,多一份哲学思考,(2)比较法。对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区别等内容,把握其特殊性,使认识不断深化。(3)辩论法。对哲学史上的著名观点进行辩论、探讨,在辩论中提高理论水平。
  
  2.命题前瞻:本单元知识点要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此部分在高考中均有考查,无论是从知识还是从能力命题,大多以时政知识为背景,或者是以著名的哲学观点为背景,要求考生进行分析、辨别。随着高考的方针,题型会越来越灵活多样,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漫画等等题材均可能是高考命题的着眼点。
  
  【真题再现】
  
  [例1]
(2007·江苏卷)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解析】D本题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是正确的;A、B、C与题干无关。
  
  【名师点睛】近年来新课标高考特别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例2](2008·江苏卷)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答案解析】B该题旨在考查对哲学派别的划分。A、D中的“心”和“被感知”表明心灵是世界的本原,属主观唯心主义。C把理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属客观唯心主义。B项强调形(身体)在神(精神)之先,属朴素唯物主义。故选B。
  
  【名师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课本的主干知识和高考的核心考点,既要学会区分各种派别的基本观点,又要能够与一些名言、典故、诗词哲理等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例3](2009·广东模拟)辨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思路解析】本题一辨析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系的认识,解答本题的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具体分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的思想;二是指出这两者之间关系就是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是否成立。
  
  【答案要点】(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办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必须进行具体分析。(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物质与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4)把这两个观点说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确切的。
  
  【名师点睛】学生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没有具体分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分别指的是什么,而是以特别多的篇幅回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结果丢分比较严重。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我们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第十四讲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要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
  
  10.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1)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把握“物质”的概念,要注意和物理、化学上的概念相区别。物理、化学上的物质实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其次还要明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承认,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最后我们还要明确人们可以认识和反映物质。

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

标签:高中政治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