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29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方面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而且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
③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的保护。B、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是指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C、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④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⑤ 在个人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级分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源配置方式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手段有两种:计划即宏观调控和市场。其中,市场的调节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
市场调节:即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市场提供的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地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是自发地调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的。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一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地位的平等,二是指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平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等各个方面,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所以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但不正当竞争,则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活动要依法进行。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法制性是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反对地区、国家之间的封锁割据。开放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也才能使竞争机制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发挥作用。所以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是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的作用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公用设施等社会公共消费的供给以及道德风尚、公民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其次,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涉及国家安全、麻醉品、色情、赌博等行业,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另外,市场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发展计划都属于经济手段。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预算政策调节经济发展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方面发挥功能。国家通过调整银行贷款条件和存贷款利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抑制投资过热或刺激投资增长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明确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的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①股份有限公司:特点: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资本必须是货币;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设立程序复杂;适合大中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内部组织结构:法人治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股票:股票是分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购买股票是个人的一种投资行为。股票价格: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公司业绩)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②有限责任公司 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比较适合中小企业。③一人有限公司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公有资本的实力。
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其经济效益 ①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②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所以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适应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的趋势,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①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②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企业兼并和破产,有利于优化企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强强联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实行合并,“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些行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提高经济效益。如钢铁。
7、企业经营者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生产指挥权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对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第一,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自觉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第二,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殖,又要在经济活动中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第三,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企业要将自我积累放子首位,同时关心和照顾职工的现实生活。
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 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开发企业的金钥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的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的竞争。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并要受到法律制裁。
8.三大产业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用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示。第三产业的比重大,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体现。
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NP和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我国表达经济增长率一般采用GDP。
③绿色(GGDP):是指扣除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之后的净产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保护耕地是粮食安全之本。
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第三,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第二、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集约型增长。第三、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第四、不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第五、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第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初步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主的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整体素质不高。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使它们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标签:高中经济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