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会多层次地感悟语境

编辑:

2014-06-17

(5)为了说明才学识兼备的重要,不妨再举两个例子。

(6)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的最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具有出色的实验才能,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在数理理论方面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他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一样。胡克的故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有限而失之交臂。 (7)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用了30年的工夫,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他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却短于理论研究,从长期观察的资料中,他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人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与第谷相反,观察技术远不如第谷,但理论研究却很有才华,通过对第谷资料的分析,他大胆创新,提出了“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一个焦点上”的假设,结果与观察资料符合,就这样,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引导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

(8)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应该(戊),否则,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A、但是 而且 然而 却

B、虽然 但是 不过 也

C、尽管 因为 但是 却

D、由于 因而 尽管 也

2、(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

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

A、苏轼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 )

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司马迁的事例

3、对(4)段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 )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

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

C、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

D、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

4、上文中与(5)段“不妨再举两个例子”中的“再”相呼应的例子是( )

A、第(4)段中列举的例子

B、第(2)、(4)段中列举的例子

C、第(1)、(2)段中列举的例子

D、第(1)、(2)、(4)段中列举的例子

5、“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第谷30年的工作比开普勒的贡献更为显著。

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C、识见是极重要的,但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

D、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6、这篇通俗读物使用了下列词语:①学问、②才识、③学、④才学、⑤才能、⑥才、⑦识、⑧识见,比较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与③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⑥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⑦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论断不准确的是( )

A、勒莫尼耶未能认定天王星是行星是由于识见不高。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主要依靠的是他在数理理论方面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

C、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的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但因为识见不足,未能成功。

D、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主要是凭借了开普勒的理论研究。

E、胆识和勇气使得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是行星。

F、胡克具有出色的实验能力,但由于才能有限而不能发现万有引力。

8、在(戊)处填进适当的词语,与前后文保持连贯并能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将这些词语写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得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1992年“三南)高考卷)

[答案]1、C 2、①D ②B 3、D 4、D 5、C 6、与③相同的有① 与⑥相同的有⑤ 与⑦相同的有⑧ 7、DE 8、“兼备才学识”或“有学问,有才能,有见识”等。

[解题导引]

第1题:句子间的合理关系,常常是靠关联词语表达的。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的是不同的句子关系,因此,要为原文的空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就一定要首先分析被连接的语言单位应构成的意义关系。文中甲乙与丙丁用分号隔开,预示了前后文是并列的或对照的关系,理解语意时会发现前后句是相反的认识,那么,答案便在A、C项中,若把A项的前两个连词代入(甲)(乙)处,显然不能使语脉贯通,这样,此题答案分明也只能C了。 第2题:能正确地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当然是读懂文章的标志之一了。此题从内容着手,就是看材料是否服务于观点。应该说答案不难发现。这里侧重介绍一条解题的“异途”——从段内的结构关系着手。

(1)段的中心意思是:学问渊博的人,有的少才识。(2)段的中心意思是:才学高的人有时短于见识不足。(2)段举了贾谊,但又举了司马迁,不过是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贾谊的“识不足”,比较(1)(2)两段的文旨,显然构成了递进关系。继续看第(3)段,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很显然,第一句小结了前两段,两处画横线的文字明显是从(1)(2)段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说”又直接点明了(1)(2)段之间的层进关系。

第3题:首先该明确,化用王之涣诗意的这一句在段内的前言后语之间,是附于前言还是为引出后语,就语脉看,容易肯定此句属下文,那就可排除A项了。怎么在B、C、D三项中再筛选呢?乍看干扰不小,似乎都能算正确。这时就得重温那句经典性的话:“句不离段”,如果你承认第(4)段强调的是“见识”的重要,那么D项的理解正是破译了化用王之涣诗意那句话的密蕴,而B、C项的说法实属转移论题,失误在缺乏整体阅读观上。

第4、5题:对这两题的回答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读者有没有准确理解全文要旨,上题的分析已经涉及,这里无需展开。

第6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概念的辨别能力。所列八个概念,内涵的大小不等。其中,“才学”和“才识”都成了两个概念之和,分别是“才”与“学”、“才”与“识”,分析题目的潜在要求,这两项应排斥,再在剩下的六个词语中分别找出内涵相同的就容易多了。

第7题:从对文章所用材料的理解看,这道题覆盖面是大的,就考查的能力点说,它将涉及到读者的认知、阐释、推理、评价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正误辨析如下:

A项判断与(4)段中作者对“勒莫尼耶”的慨叹(“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是一致的。B项判断涉及到(9)段,也应看做正确的,判断语强调了牛顿“主要依靠”的东西,并没有排除其他条件,而“创造才能”正是牛顿和胡克间的主要区别。C项中说第谷“识见不足”,也就是知识的不足,这跟(7)段中言第谷“不幸短于理论研究”是不矛盾的,只是原文的说法比较具体一些而已。D项把开普勒发现运动三定律的归因找错了,读读(7)段文字便知道,作者认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这一段强调中心意思也在上面。E判断错在推理的不严密,文章说“要打破这种观点,需要胆识和勇气”,这里应把“胆识和勇气”当做科学发现的必要条件,(缺它不行)而E项却把它看成充分条件,(有它就行)以至忽视了“才学”等重要条件,这是有悖于全文要旨的。F项判断是能成立的,胡克不能发现万有引力是由于“才能”有限,这是对原文评价他在数理理论方面缺乏“创造才能”作了变换说法,差异在一个笼统一点,一个具体一些,指向的实质是一改的。

第8题:(戊)处所在句子是全文的总结段,该填的无疑是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再注意一下措辞的简洁即行。

总结: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会多层次地感悟语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常见四字词语易混字形比较

标签: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