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4-01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最终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学习语文要如宋代的苏轼所说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只有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课外有益的营养,并且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使语文成绩有质的飞跃。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注重“学以致用”。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一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写文章时你要想到用这些材料,要学会用,只管抄,不去用,肯定不行。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那我们宁愿你去休息也不要去搞摘抄。
五、生活处处多留心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就是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要培养两个敏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美。
1、语言敏感。喜欢书法的人,看到写得好的字就要研究、临摹,这是他们对字的敏感。我们要培养对优秀语言的敏感。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校园里的一幅好标语,广告栏中的一个好句子,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好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记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也是语言敏感。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就都有了学习语文的机会。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生活敏感。有一篇作文《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写一个大城市的中学生,不敢将茶叶蛋带到“吃汉堡”的同学面前去吃,怕同学嘲笑,后来经过对卖茶叶蛋的阿姨的观察,认识到了生活的艰难和自己的虚荣,毅然将原来躲藏在人后吃的茶叶蛋带到了学校,以此来向虚荣的“我”告别。作者写道:“(茶叶蛋)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意义,是生活的敏感与积极的思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万物为吾师”,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同学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敏于事”,就能够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语文之“金”。 写文章,就不仅仅有内容可写,还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新颖的见解,文章的主题自然能够得到升华。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5分钟了,你也就不只是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六、优秀诗文勤记诵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晨读时一定要大声朗读,熟读每一篇课文和我们给大家精心准备的晨读系列材料,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每个人还要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其它的比较精彩的段落、篇目,多背诵一些。小学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也应该作为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每篇课文都要至少朗读2---3遍。朗读的时候要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的阅读速度就能提高,做阅读题时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才可以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因此,语文学习必须重视背诵,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
七、课外练笔坚持写
我习惯于把课外练笔称为“随记”——随随便便地写,随心所欲地记,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美景、人物,大事、小事都可以写。学了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写,比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为什么会千古流传》。每周写三篇“随记”,坚持经常。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注意训练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要写得具体、生动,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多写,勤练,有模仿,有创新,考试时才能 “思如泉涌”。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到考试时你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思欲丽,笔磨秃。文章的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必得多“写”!多“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只有写,必多写,才会写!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注意素材的两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就需要向好文章学习。
八、结合考试做调整
考试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考完试后,必须要认真分析考试情况,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丢分。下一步就要修正自己的错误,弥补学习的缺陷,调整自己的计划,甚至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状态。分析调整得正确与否,决定着未来的成绩进步与否,关系重大。有的人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名次,考完试就彻底放松了,不知道应该去查漏补缺、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这种做法要不得。
对于名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用太在意,那只代表了过去,不代表未来。重要的是根据考试,确定下一步怎么学。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应该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就是每天各个时段分别干什么,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些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长期计划就是今后一段时间侧重于学习哪些方面,重点突破什么。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对计划做出调整。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计划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使你的学习变得有条理。
九、主动学习要养成
当今社会,最苦最累的是学生,但是,为了高考,我们只能是如此,而且必须要学好。而语文又是一时半会难以见实效的学科。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只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自奋其志,自求其通,才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许多人往往过分夸大语文的“威胁”和“失败”,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如果你对语文没有兴趣,那就从硬着头皮学起,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获得成就感,在不断的成功积累中培养兴趣。不努力付出,不去主动地学,肯定无法获得兴趣;心理积极才能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
其次,我们需要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增强主动性。
1、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我强调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2、自习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
3、在听课、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常发现同学有这样的现象,这道病句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病句修改练习进行归纳,无非就是那十多种句子类型。记住这些典型例句,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这就是强调总结规律的重要性。
4、在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要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十、合理预期贵有恒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有一句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语文没有速成班。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一些同学往往在语文上下了一番功夫后,感觉毫无起色,于是放弃努力,这是过于急躁、急于求成了。学语文如果有秘诀,那就是二个字――"坚持"!学语文要靠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平时的多读多写多积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同学们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付出。只有坚持付出了,才能有好的收获。要培养恒心,要经常督促自己,不能轻易原谅自己的懈怠。
对于语文学习的进步,不能有过高的期望,要有合理的预期,以平常心对待,不强调进步。什么时候你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而且大家都在进步。你的艰苦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做语文题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总之,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肯付出,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语文,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孟子说过“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成功=科学的方法+不懈的努力+少说空话。希望我今天讲的能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最后,祝同学们能学好语文,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语文成绩,更祝同学们高中生活愉快。
【总结】2013年威廉希尔app 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怎样学好语文”,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标签:学习方法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