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学习方法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编辑:sx_xingt

2013-02-25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答 案

1.B(A.“对簿公堂”指到法庭上受审问。C.“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D.“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2.C(A项成分残缺,“变相涨价”后面应有宾语“的行为”; B项“口碑”与“下滑”搭配不当。D项“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3.参考答案:神八告别天宫 将于今晚回家 (说明:答案须包括新闻对象神八;新闻事件神八与天宫飞行器分离,返回地面;新闻时间今晚。此外还要满足修辞要求)(4分)

4.参考答案:对老师:拒绝吸烟,呵护学生 又:自觉戒烟,健康教书(3分)

对家长:一人吸烟,全家受害 又:吞云吐雾,全家受苦(2分)

(说明:综合考虑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与格式,句式不要求工对)

5.(1)他们合伙买收割机,走南闯北地,长期在外收麦子。(2)他们工作时风吹日晒,不分昼夜。(3他们生活条件差,无固定住处,吃也不讲究。(4)他们有理想,有勇气,乐观、阳光。(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6.(1)他们是开着大型收割机走南闯北、肤色健康、心灵阳光的现代麦客。(2)虽然工作环境优越,但是工作没有热情,缺乏思想信念,只好抱怨、慨叹地生活着。

7.(1)肖像描写或白描。“皮肤黝黑、粗糙,嗓门大大的”“衣服脏兮兮的,头上灰蒙蒙的,脸上黑乎乎的,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麦灰,只留下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一说话,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等。生动地写出了麦客的乐观和工作艰辛。

(2)动作或细节描写。“烈日的中午,一片树阴下,两个麦客在田头吃饭,一手握着啤酒瓶,一手抓着鸡爪,一边大嚼着,一边在谈论着什么。”反映出麦客随遇而安和乐观的品质。

(3)对比、反衬。用自己的工作环境、精神状况与麦客对比,反衬出麦客精神的可贵。麦客生活的环境的恶劣反衬其精神的积极乐观。

(4)点面结合。既写了麦客的群体,又选取劳累过度的个体来写。全面反映了他们辛勤劳作生活,随遇而安思想,以及阳光般的心灵。(以上4点答出任2点即可,每点3分)

8.答案要点:(1)作者通过对麦客生活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对他们随遇而安、积极乐观、不怕艰辛的精神的赞美与歌颂。(2)表达了作者对平庸萎靡的生活、工作的反思以及不满。(每点3分)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十三)

答 案

1.C(解析: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此处望文生义。A项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B项嘉言懿行: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D项夸父逐日: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2.C(A、成分残缺。在“内里空虚”后加“的局面”或“的现状”。B,常用句式杂糅。“是

由于……造成的”是由于……/是由……造成的。D,两面对一面。可在“加速”前加“能否”)

3.从内容上看,是拐爷的写照,表现了拐爷为人民奉献的精神。2分

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余韵不绝;2分

4.第一处表现了拐爷对容姨的感激(上文写容姨帮忙挂素白山纸)、爱恋、依恋的感情。2分

第二处表现了拐爷的失落、怨恨愤怒之情。2分

5.有着光荣历史的伤残军人;有情有义的丈夫、父亲;作风过得硬正直的党员;不愿享清闲的劳动者;时刻身处一线的带头人;为人民劳作一生的奉献者;淡泊名利的表率;性格随和,为人宽厚,有同情心的普通人。一点1分。

6.深刻意蕴:①象征意味,用山区随处可见的平凡的狗尾草象征拐爷;野牵牛、苦楝花与油菜花象征容姨;②渲染喜悦的气氛,为容姨送别拐爷,拐爷依恋不舍营造浓浓的氛围;③概写了拐爷的一生的三个阶段 。

表现人物:①拐爷就像狗尾草那样普通平凡;②狗尾草“摇得正欢”,野花们的“低低相望”暗示拐爷和容姨的心心相印,互有情义,只是没有用语言表达;③烘托(隐喻、象征)拐爷的顽强不屈的形象,还将继续生活下去。

7. (1)其不善者而改之 (2)忍尤而攘诟 (3)齐彭殇为妄作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秋月春风等闲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玉簪螺髻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十四)

答 案

1.C(A项chánɡ/chǎnɡ;qī/qī;chuānɡ/chuànɡ。B项zài/zǎi;rú/rú;hé/hè。C项shǔ/shù;shí/shè;kánɡ/ɡānɡ。D项qìnɡ/qìnɡ;pǐ/pì;chì/dì。)

2.A(A.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符合语境;B.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C.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此处修饰“价格下降”不对;D.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3.特点:视野狭隘,(2分)不可理喻。(2分)(意思对即可,如“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讲道理”等均可给分)

态度和方法:淡然处之,不做无意义的争论,哪怕吃点小亏。(4分)(意思对即可,顺序可以调换)

4.文中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直奔主题的各种功利性阅读。

5.“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性、实用性上说的,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前后各3分)

6.“这”指代“无用的阅读”;(1分)“无用”是从功用性上讲的,虽没有功用性,却具有精神价值;(1分)“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用,(1分)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1分)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1分)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1分)

7.(1)恐年岁之不吾与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4)辛苦遭逢起一经 (5)丰年留客足鸡豚 (6)教然后知困 知困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十五)

答 案

1.C(A.tán/dàn,yè/yàn,nàn/nàn; B.xiān/xiǎn,bó/bó,xié/yè; 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 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2.B(“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地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不适用于自己的谢意。A项的“老生常谈”:指陈腐过时的言论或听惯了老话。C项的“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D项的“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外地来的豪强斗不过当地的恶势力。)

3.C(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

4.①社会性②平民性③动态性(或可变性)④两面性(答“非主流”亦可)

5.文思泉涌,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勤奋读书,坚持积累;对欲望不敏感。

6.克制欲望;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

7.观点一: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精神的成长,而阅读是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读书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让人变得情感深厚、气质美好。所以第一流的文章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化妆。 观点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林清玄在这篇访谈中提出的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青年人而言的。我们这个时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青年人又面临着多种选择,对他们而言,读书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的人来说,第一流的文章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都得不到满足,一流的文章又能给他们提供多少帮助呢?

8.(1)辩乎荣辱之境 (2)其为惑也 (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4)何似在人间 (5)烟笼寒水月笼沙 (6)有杀身以成仁 (7)爱而知其恶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十六)

答 案

1.C(A庇bì B颤chàn D舐shì)

2.B(A项“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时间紧迫。C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D项“细大不捐”捐,舍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3.D(A 成分残缺,应在“而是”后添加谓语“刻画成”;B“时刻”与“应”语序不当。 C句式杂糅,应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

4.(1)比喻(2分)。通过两个比喻“云似墨”、“水如天”渲染和对照了彼此境遇,表现了自己处境险恶,也遥想行人所去之地,山川阻隔,相见甚难。(2分)

(2)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2分),又在一、三、四联表达了兄弟骨肉之情(2分),第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之苦。(2分)

5.(1)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3分)

(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3分)

6.(1)(4分)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流放的凄凉之感”2分,“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参考示例:“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2分)后两句诗人借联想(或想象)手法,(2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联想(或想象)到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2分)后两句诗人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象,(2分)把《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2分)

(角度恰当2分,围绕诗歌分析正确2分,意思相近即可)

7.(1)隰则有泮 (2)扈江离与辟芷兮

(3)举匏尊以相属 (4)钿头银篦击节碎

(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则孤陋而寡闻 (8)逸豫可以亡身

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十七)

答 案

1.B(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2.D(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句首。B项搭配不当,“越来越重”和“职场竞争”不搭配;“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是“从……中”)

3.渲染丰收气氛,为下文母亲出场作铺垫。(3分)

4.(1)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麦地经过辛勤劳作后丰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麦地承受巨大劳作后获得收获的赞美之情。(2分)

(2)金黄的麦子和美丽的云雀象征着母亲对故土的热爱,母亲的幸福源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本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故土的赞美之情。(3分)

5.第三自然段正面描写母亲劳动时的动作,写出了母亲的勤劳;第四自然段写母亲对云雀的爱惜,表现了母亲对故土的热爱;第五自然段写母亲对病腿的庆幸,侧面描写母亲对粮食的爱惜;尾段作者反复劝说母亲不要再下地拾麦,母亲执意不听,侧面写出了母亲的朴实和对劳动的热爱。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热爱故土(2分)。(写出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6.如母亲坚持吃剩饭剩菜,我们觉得是不卫生、不健康,但母亲觉得这是珍惜食粮,勤俭节约的体现。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母亲,并没有站在她的立场切身体会她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学生要写出具体的生活体会并作出价值判断。)(6分)

7.(1)泣涕涟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6)百年多病独登台(7)气吞万里如虎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标签: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