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11-20
不要被感情蒙住双眼
昏黄的灯光下,语文老师再三告诫我:知识是客观的,人生之路也是客观的,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被蒙住了双眼。
是啊!现在想起来初中语文老师的话,仿佛又长大了许多,那时的无知历历在目。
语文老师给我上课前,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师带我们课程。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很慈祥,但在我那时看来,他的严格远远超出并掩埋了他的慈祥。上课、背课文时,他会狠狠地拿一根竹竿,谁背不会就要伸出手来,被他狠狠地抽十下,我的手被打得红红的,烫烫的,我愈发地讨厌起语文课,语文成绩倒数第二。
于是,我就整天盼望着有一个新的语文老师代替他,终于有一天,他退休了。一个二十过头的青年成了我的新任语文老师。我心情激动,对他的课我一直很爱听,不觉间,语文成绩升到了前十名。我在一次作文中写道:“老师,是您的教学水平高,让我语文成绩直线上升。”过了几天,我被他叫进了办公室。
那天晚上,老师把我叫进了他那发着昏黄灯光的办公室,在那样的灯光下,我几乎看不见老师的双眼,于是我往前挪了挪,终于看见了语文老师的脸。而此时,他却非常严肃,一言不发,忽然,他问我:“你觉得灯光变亮了吗?”我疑惑地点点头。他说:“则才点的灯是同样的暗,灯并没有改变,是因为你能够看到了我,才觉得灯光变亮了。就像你学语文,语文还是原来的语文,只不过老师改变了,你的感情变了,如果有一天又换了一位老师,而你不喜欢他,你是不是会放弃语文呢?”
我低下了头,哑口无言,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感情的亲与疏会让你改变对同一事情的看法,因为感情是感性的,它会使你在客观事物面前得出不科学的结论,你一定要理性的思考!”
我记住了他的话,并一直是这样做的。在生活中,我不以对人的感情亲疏评价人,在学习中,我会科学地对待每一科目。面对成功、失败,不骄傲与气馁,因为我已经懂得了一个道理:要用理性思考,不要被感情蒙住了双眼。
简评:作者贴近自己的生活选材,通过自己对两个语文老师的感情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迥异的事实,说明感情变化往往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符合题意,情感真实,内容比较充实。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事语言通顺,层次清晰,议论针对性强,比较深刻。高考得分:22+21+6=49分(二类卷)
走出情感笼罩 正确认识事物
曾经因为妈妈的一句话,认为所有的不幸只会落到不听话的孩子头上;曾经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认为自己是个很坏的学生;曾经因为好友的热情推介,常到一间味道普通收费昂贵的餐厅吃饭……就这样,人们常会因为感情亲疏导致认识和行为的主观和盲目,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从小,我们受到的第一教育就是听妈妈话。因为小孩子对事物不能形成认识,需要成人的指导。就像小鸟听母鸟的话留在巢中待哺,幼狮遵从母狮的指导猎食。渐渐地,我们的认识上便产生了“唯亲是听”的倾向。而且这个“亲”还会发展为我们的亲族、好友,等等。就像宋国那个富人,对儿子和邻居说的同样的话,却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儿子是他的亲人,他认为儿子是不可能骗他的,这也是出于一种对于亲人的偏爱吧。又如那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对远自在外的诸葛亮的劝告不理不睬,而对身边的整天与自己寻欢作乐的小人言听计从。还有那个在开元盛世中的唐玄宗,听到爱妃杨玉环要“日啖荔枝”便认为岭南只在官城外,命“一骑红尘”博红颜一笑。
当然,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帮理不帮亲”或是对“亲”有一种叛逆心理,“唯亲不听”的。三国时的曹操对身边的贤臣心腹都抱着诸多猜忌,别人提出意见,他都认为是对他的挑战,尤其是身边亲近的人。曹操总疑心他们知道的太多,要反他的。于是对他们的话不甚听取,反而“大举集市井之贤士”听他们的进言。现在很多孩子在社会各种各样的影响下,对亲人、老师、朋友的话产生了叛逆心理,认为长辈父母的话是过时的,老师的教导是不必要的,从而对事物认识产生了偏差甚至做出过激行为。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上离家出走少年渐渐增多。
人,作为有感情的生物,或多或少地总不能避免想问题办事情依赖主观情感。而对身边亲近的人听从信任,对疏远的人不愿相信也是普通的现象。但这样,对事物的认识过分依赖感情,会造成我们对客观事情认识的偏见。我们只有用科学客观的眼光,理性对待亲人或陌生人的话,我们才可能拥有更真实的世界。
朋友,用科学作动力走出那个被情感笼罩的世界吧,你会发现那才是我们自己的世界。
简评:本文没有明显的缺点,但也很难找出突出的长处。按照评分标准一一对照,它就得高分了。对于写作能力中等的同学,这样的文章也写得出来。高考得分:22+23+10=55分。(一类卷)
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感情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园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园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乡的落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实,并不是那一轮红日有何不同,而是因为家乡的落日承载了太多的思念与情感与我们的记忆。那一轮落日,照过枯藤老树昏鸦,照过小桥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记忆最深处一点一滴关于故土的热爱。
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地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叹息。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儿子说:“不修好,会有人来偷。”邻人也是这样说,结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觉得儿子聪明而邻人可疑。这则寓言也说明了感情上的亲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同样的一句话,为何儿子是聪明的而邻人则是可疑的?正是因为感情上觉得儿子更为亲近,所以会觉得是为自己着想;而邻人的话呢,也许是近乎一种诅咒了。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风中跌倒不为风》,说的是小时候走路摔倒时奶奶总责怪风,“怎么把我的乖孙子绊倒呢?”因为疼爱自己的孙子,所以总是觉得孙子都是正确的,是风可恶。奶奶的慈祥善良,跃然纸上。这也说明,感情上的亲疏,决定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听来,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创的《霓裳羽衣曲》,他从中听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亡国之音。
因为对岳飞的喜爱,我们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因为对秦桧的恨,所以我们说“白骨无辜铸佞臣”。
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说:“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感情与认识的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善良而美好的感情来看这个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坐看云舒云卷,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把无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简评:文章直接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园情结切入话题,结合审美、认知、亲情、人物评价几个方面来讨论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条理清晰、视野开阔、信息密集,文化知识、情感内涵、理性思考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本文兼用议论与抒情笔法,笔墨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情感如蜜似饴般甘甜清爽,极具艺术趣味。高考得分:25+25+10=60分(一类卷)
【请你评分】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是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
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二)自我评分
文一
竞争与人情
有人说竞争就像魔鬼,他给人们裹上冰冷的铁甲,互相隔离开,他又将每人手里塞上一柄刺刀,对人们说:只有刺倒别人,自己才能生存,从此人们受到了魔鬼的诅咒,将一切视为仇敌,用猜忌对待世界,以自我为中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寒冷彻骨的冰雪,美好的灵魂和道德被扼杀,人间变成了黑漫漫的地狱,魔鬼眼中透出恶毒的冷笑。
而人情则是暖流。它流过每个人的心田,将那里的冰雪融化,将人们的心灵拉近,它是爱神维那斯的化身,时刻教导着人们怎样用真心去对待,去爱别人。“春天在别人心里播下爱的种子,秋天就会在自己心里收获爱的果实。”友情、亲情、爱情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纽带,是美好人生旅程的导向标,卢梭说:“我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对真爱的追求。”
忽然又有人驳斥说竞争不仅不是魔鬼,反而是上帝,有了竞争,才有了如此高的社会生产力,有了竞争才有了当今现代化的生活。优胜劣汰,自然之理,没有竞争,人类就会像失去天敌的鹿群一会儿渐渐衰退,没有竞争,就会使世界失去活力,连暴风雨中的霹雳都不会轰鸣,人间将像死一般沉寂,人们都安守于现状,满足于平庸的生活,世界将再无雄奇可言,也再也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才是魔鬼真正的诅咒,那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人情却是绞杀人类斗志的绳索,是屠戮进步社会的刽子手,它使人有所顾及而不敢放手去干,使人为了人情而抛弃原则,人情使你我之间变得模糊,使头脑变得迟钝,磨销了头顶坚韧的钢盔,变钝了手中锐利的宝剑。
其实,竞争和人情是同胞兄弟,不能用极端的视角将它们割裂。竞争使人生激烈,生机勃勃,人情使人生恬静,暖意融融。只有竞争没有人情,或只知人情,不敢竞争的人生都是残缺不全的,就让竞争和人情化作一道彩虹,载着你通向无悔的人生彼岸。
文二
竞 聘
一个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市场,急需一名营销业务员,由于待遇十分优厚,应聘者蜂拥而至。
招聘题目更出的(得)刁钻古怪,请你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光脑袋的和尚要木梳干什么?许多应聘者知难而退,剩下的四个应聘者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拿木梳而去,为期十天。
10日过后,只有三人仍旧来应征(聘),第一个说他卖出把木梳。他报告说,自己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脑袋痒的小和尚,他便推销说,木梳抓痒比手抓更方便舒服,小和尚便买了一把。
第二位高兴地说他卖出十把木梳,他去了一个有名的香山古寺,见进香者的头发被山风吹乱,就对寺院的主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祖的不敬,应在寺院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头发,主持便买了十把。”
第三位信心十足,他卖出一千把木梳,他来到一个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主持说“凡是进香的朝拜者,都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赠,以做纪念。我有一批木梳,您只要请师傅在上面刻上‘积善梳’几个字,不但成了赠品,而且可以加价出售,从中大发横财。”主持大喜,立即签了一千把木梳的定单。
第三位应聘者被选已成定局,但遗憾的是正在招聘人员准备收摊子时,第四位应聘者满头大汗的(地)赶到,他推销掉一万把木梳,原来,他并未像前三位应聘者吃苦受累,踏破铁鞋磨破嘴皮求人,而是给市里宗教事务办公室的亲戚打了个电话,请他想办法帮忙,并保证事成之后两个五五分成,他的亲戚便让秘书起草了一份文件,要求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寺庙必须认购多少木梳,否则停发工资,降低主持及寺庙的行政级别……各寺庙接到红头文件不敢怠慢,纷纷认购。并将定单送到应聘者手中。老外听完,又喜又忧:“这也叫推销吗?”第四位应聘者说:“这你们老外不懂了——在中国,要想打开市场得先打通官声,抓住后门才是关键。”老外通过电话(问老总),老总当即表态:“打开中国的销售市场,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
文三
是敌人,更是朋友
刚看完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是你的敌人,又怎会成为朋友呢?是的,是敌人,也是朋友。抗日战争时,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军一名抗日战(将)领与日军官战场上是敌人,但两人却是私交。一日,日军官向(问)我军战领有什么要求,于是他说需要两支“歪把子”,日军官回营后,果然,派人送来两支“歪把子”和几箱子弹,你看,他们俩是敌人,不也是朋友吗?其实,我的同桌华就扮演着这两个角色。
同桌半年,我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尤其是争强好胜。老师常说要和同桌和平相处,在学习方面要互相帮助,可他呢?记得在一次课后,我们一起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道数学难题我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做出来,于是,我就向他请教,而他却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先自己考虑一下再问别人。”我气愤到了极点,我都整整考虑了十五分钟都没有看出解题思路,而他却这样回答。于是我想,难道不问你我就做不出来吗?经过二十分钟的苦战,我终于把这道题攻克了。
更令我不能容忍的是,他在每次测验后,他都要和我比个高低,我考不过他时,他经常对我挑三捡四,指手划脚,让我大失面子,我不想和他比考试成绩,他却说:“这就是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于是,在没有外援内助的情况下,我被逼上梁山,每天必须完成作业,静下心思考一些难题,我心里每天都有一把怒火在燃烧,心中总是想,一定要超过你,省得你在我面前指手划脚,等到我超过你的时候,我也要你尝尝被别人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的滋味,于是,我的学习更加有了动力,九个月后,我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我学习劲头足,成绩提高快,于是,我对他的排斥感化(理解)了一些,这尽(时)他递过一张纸条,写着,祝贺你,你中了我的圈套,我们是否还要比下去呢?看完之后,我对他的排斥完全没有(感觉不到)了,取而代之是感激之情,于是,我朝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言语来表达,让你完全依赖的人并一(并不一定)是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让你们(双方)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人(删去“的人”)。我的同桌虽是我竞争上的敌人,但更是我真正的朋友,于是,我真想从心底道他一句:“老仇家,你真棒。”
文四
我们是兄弟
一
荒野古道,枯草,秋风,夕阳。
一串急切的马蹄声越来越近,齐国公子小白急回国内争夺王位。枯草丛中潜伏着武士,一群受命于公子小白兄长,听命于管仲的杀手。突然管仲从枯草中站起,大声道:“公子小白,我奉三子之命杀你,你今天死定了,放箭!”刚到跟前的公子小白被一箭射中腰部,急忙掉转马头逃去。“箭上有毒,他死期不远了。”
幸亏射在腰带上,否则一命就呜呼了。小白怎么出(也)琢磨不透自己的亲兄弟会杀自己。
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公子小白登上了齐王的位子,他来到天牢中探望兄长,一个野心勃勃的王室子弟。他不解的问道:“王兄何故杀我?”“因为我们是兄弟。”
愚人曰:“权力的向往,荣华宝贵的奢望,使一奶同胞手足相残,不可,不可,此不值矣。”
标签:学习方法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