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11-19
例如,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有这样几句话:
? 1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首句
? 2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四段
? 3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六段
? 4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语
这四句相似的赞美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由于各句子之间都有细微的区别,而顺序位置也不一样,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3. 专题阅读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某一个专题进行阅读,可以比较深入地领会这一专题特点,起到强化的作用。
所谓专题,根据需要,可以有以文学体裁为专题的,如诗歌、戏剧、杂文、报告文学等,这样可以集中领会和研究这一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有以某一时代的题材为专题,如长征、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这样,有利于集中掌握这一时代的特点;有以人物为专题的,如反映教师生活的,反映离退休干部生活的,反映改革开放中的大学生生活的等等。
专题阅读,要有目的性。有目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如果几个同学同时对某一专题的阅读进行研究、讨论,则更可相互启发,共同探讨,收获更大。
速 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急剧增加,使报刊杂志和各种书籍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报刊杂志和出版的书籍,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而有效地挑选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速读,便是有效而可行的手段。掌握速读的方法,对中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课内学习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通过速读的训练,还可以使思维敏捷,促进智力的发展。
速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 删繁就简,整体认知
阅读中以较快的速度择其重要的或自己需要的内容,求得对文章的整体的基本的理解。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
? A 读论点,略论证
议论文以表达观点为目的,其论证部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删略这些内容,不影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 B 读情节,略描写
叙事作品,把握住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便对全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写人为主的作品也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因此删略具体的描写也可以基本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了。
? C 读抒情,略写景
一些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作者的思想情绪强烈感受都渗透于字里行间,而其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往往是文意、中心的所在,重点读这些内容,也能基本领会了。
? D 读中心句、段,略一般句段
一般的文章往往有重点段落,或在重点段落中有表明段意的中心句。有些中心句又往往在段首或段末,抓住这些内容,对其他部分可以简略。
? E 读提要,略原文
有些文学巨著一时安排不出时间阅读,但需要有所了解,那么可以读内容提要,或介绍、分析、评论性的文章。
2. 控制视线,加快速度
善于控制视线,正确利用文中的“路标”,有目的略读,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方法。
? A “一目十行”的视线运动
阅读的一般习惯,是作自左向右的横向视线运动,“一目十行”的视线,都是由上而下垂直的,或S形的运动,这种速读的方法也称“直读法”。
直读法的训练,可用右手食指沿着每行的末端,由上而下作匀速移动,以提示视线的走向。同一篇文章可以用这种方法阅读多次。第一遍速度快些,目光随手指移动扫视整页;第二三遍,渐次放慢速度,直至了解大致内容或基本情节为准。
? B 捕捉文中的“路标”
“文章思有路”,阅读时能敏捷地抓住作者的思路,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而作者的思路在文中常以一些词句标示出来。对读者来说,这些词句犹如公路上的“路标”,指示着阅读思维的方向要注意的问题。
如:“和”、“同”、“以及”等“路标”告诉你:它们前后的内容是同类、并列或依次排列的。
“从而”、“因而”、“所以”等“路标”提示你:下面的文句常常是某些重要观点。
“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的后面,必定是对前文的小结或总结性的语句。
“但是”、“然而”、“否则”等提醒你:作者的思路要改变方向了,下面出现的是与前面相反的情况或看法。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和积累,表达则是将知识和信息,注入个人的感情,根据客观的需要进行思维,加工,然后输出,并起到交际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最终往往通过表达反映出来。
? 一 口头表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社会中,口头表达将越来越重要,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加强训练。
1. 说话的基本要求
说话,靠声音传递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别人听得清,听得懂。具体来说:
? 1 语音要准确、清晰
一是要用普通话说话,尽力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不能把字音念错;二是口齿清楚,咬字吐音清晰,停顿恰当;三是音量适宜。根据被听人的多少,房间的大小,以及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调节。
? 2 速度要恰当
说得太快,别人难以听清,说得太慢,拖腔拖调,叫人不耐烦,还会引起误解。因此要根据说话的内容、场合,随时调整速度,以获得好的效果。
? 3 态度要自然、大方
说话时,要落落大方,从容自然,使听话人看了顺眼,乐于听讲。不要紧张、慌乱,更不要忸怩作态。
2. 转述
转述,就是把某人或某些人的话转告给另外的人听。这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说话形式。因此,要重视转述能力的培养。
? 1 准确无误,迅速及时
托人带口信,传达电话内容或上级指示等,既要迅速及时,又要准确无误。否则,容易误事。如能按原说话人的口气转述则更好。
? 2 抓住重点,忠于原意
内容重要,又比较简短的,应原原本本转述,不能斩头去尾,也不能添枝加叶。内容较多,传达时间又有限,则应抓住主要精神,理出要点,有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传达。但必须忠于原意。
? 3 适当反复,加深印象
无论是口信、电话,还是会议精神,转述时对其中的关键词句,重要内容、地点、事件、人物、数字等,要适当重复,加强语气,使听者加深印象。
3. 交谈
交谈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人们通过交谈,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增进感情,探讨问题。
交谈是共同的活动,你说他听,他说你听,整个交谈过程中,各自都是既听又说,听说交替进行。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 1 细心倾听。听话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对方语气、神情和谈话时的气氛,以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完整地领会对方的意思。在某些场合,还要学会听话听音,听懂弦外之音。
? 2 注意反应。有多人参加的交谈,各人对谈话的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反应,甚至同一个人的反应前后也可能有变化。这些都必须重视。
? 3 紧扣话题。交谈有一定的目的与内容,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紧扣话题不能天南地北,东拉西扯。
4. 答问
答问,就是回答他人的询问。答问的机会很多,因此,提高答问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答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1 听清题意,明确要求
回答问题,首先要专心听清对方的提问,了解提问的意图,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答。如果问题没有听清楚,就应该及时发问,把题意弄明白后再作回答。
? 2 分清主次,言之有序
答问之前,要根据提问的内容仔细思考: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重点说,哪些内容简略说,做到有条有理,言之有序。
? 3 区分对象,有的放矢
答问要区分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要端庄大方,声音洪亮,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如果回答长辈的问题,则态度要恭敬、谦虚。如果同学、朋友间的答问,则可随和自由些。
标签:学习方法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