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句式:被动句的学习

编辑:sx_wangha

2012-09-18

文言文中,被动句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样的句子是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呢?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叫做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 … ”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如: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报任安书》 )

这种句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施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施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4 .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夭下笑。(《 屈原列传》)

5 .用“为”引进施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示被动,构成“为… … 所… … ”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

“为… … 所… …”是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施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 …为所… … ”的形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6 .用介词”引出施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7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标签:文言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