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古诗词

古代诗分析之歌对面落笔法

编辑:sunw

2011-10-08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曲则有味。如何使诗歌传情达意更为婉曲深款?对面落笔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对面落笔是指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中。

全诗直接从对面入笔的典型个例要数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本是写自己滞留长安思家念亲的孤独忧伤;但却从对面落笔,设想今夜远在千里之外的鄜州老家妻子独看鄜州月而忆长安的情景,这其间实际上也包含了自己独看长安月而忆鄜州的愁绪。若改为“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则显得直白无味。且诗人又用“小儿女”之“未解”,将自己想象中的妻儿思念丈夫的忧虑、惊惶之情表达得细腻别致。

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对面落笔的构思方法呢?

一是要立足诗歌的篇章整体,看清抒情主体;二是通过品读诗句,看“对面”具体指涉为谁,“对面”与抒情主体、与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三是整体阅读,领会诗人用对面落笔的方法所抒发的情感内涵。

例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红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梦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该诗的抒情主体是诗人自己;对面是指朋友魏二。一二两句写诗人自己的送别朋友后的景况,流露出孤独、寂寞之心绪,这一点从“凉”字可看出;而三四两句由忆字引出虚构之景,设想对方(魏二)别后如何对月不眠的情景。月夜泊舟,梦中听猿,这样以虚衬实,构思更巧妙,诚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说的“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再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清人沈德潜评点本诗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这就是针对本诗三四两句所用的“对面落笔”构思方法的表达效果而言的,不直言自己思乡如何凄然,而转而写故乡亲友对漂泊在外的“我”的牵挂,“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钱钟书《管锥篇》),如此对面落笔,使思乡情感的表达更为婉曲蕴藉。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睹影知竿”之语讲的就是以虚(“影”)见实(“竿”),因对面而识本面,如此本面、对面相得益彰,诗歌的情意表达更为巧妙。

【迁移训练】

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频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这两首诗在构思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相同之处在于两诗都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前者写自己夜里频梦元微之,一二句写本面,写自己晨起之见闻与惆怅的心情;第三句转为写对面,“不知忆我因何事”虚设微之(元结)思念我,第四句折回写本面,由虚而转虚,写自己昨夜梦见微之的情景。后者前两句写本面,叙写自己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的孤苦伶仃之景;后两句转为写对面,设想今夜家人对远在异地的自己的思念,这是虚写,更见诗人思家之迫切。

标签:古诗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